【移风易俗】通城县石南镇:废旧塑料焕发新生 深植环保意识 践行绿色生活

【通讯员 方斯可 刘宇曈 屈有为】“原来垃圾也能变成宝贝!回家我要用这个种上绿萝!”三年级的胡芸熙同学兴奋地展示着她的塑料瓶花盆。7月23日,通城县石南镇联合武昌理工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启元计划”星火志愿服务队为仙姑村的孩子们带来了一场趣味性强、参与度高的“争当环保小卫士”实践课程。

课堂上,主讲老师通过生动有趣的图片和故事,向孩子们介绍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以及当前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重点聚焦“垃圾分类”和“节约资源”两大核心,详细讲解了“四色分类法”:蓝色的可回收物桶(如塑料瓶、废纸)、红色的有害垃圾桶(如废电池、过期药品)、绿色的厨余垃圾桶(如果皮菜叶)、灰色的其他垃圾桶。为了让知识更直观,老师们下发了精心制作的分类卡片,同学们纷纷举手,争相将写有“废报纸”“旧玩具”“鱼骨头”“坏灯管”的卡片投入对应的迷你模型桶中,现场气氛热烈。

实践环节将课程推向高潮。在“变废为宝”手工区,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化身小小创意家。他们利用收集来的废旧塑料瓶、纸盒、布料等材料,动手制作简易花盆、笔筒和收纳盒等精美“手作”。在“节能小卫士”情景模拟区,孩子们则通过角色扮演,练习如何提醒家人“随手关灯”“洗手时关紧水龙头”“空调开到26度更节能”等日常节电节水技巧。老师扮演的“浪费大王”被一群“节能小卫士”围住,用学到的知识“规劝”,引得现场笑声和掌声不断。

“我以前知道要保护环境,但不知道具体该怎么做。今天不仅学了垃圾分类和资源循环利用,知道了怎么用废瓶子做东西,还学到了许多节水节电的小妙招!回家我要教爸爸妈妈一起做!”五年级的胡铭宇同学这样说道。

据了解,本次活动以文化浸润和实践参与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知识讲解、互动游戏、手工制作和情景模拟等立体化环节,促进传统习俗与现代文明有机融合,不仅让孩子们掌握了实用的环保知识和技能,更在他们心中种下了文明健康、绿色环保、勤俭节约的种子。

编辑|周梦珍

一审|周梦珍

二审|吴   雷

三审|皮江星

(作者:孔江宏)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