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付译可 周子焱】7月28日,武昌理工学院“启元计划”星火志愿服务队的5名队员,前往通城县沙堆镇湾船咀村,开展农田调研活动。队员们走进当地稻虾共养基地,在实践中感受乡村发展脉动,践行青年担当。
湾船咀村的水稻凭借“虾稻共育”生态种养模式声名远播,产出的大米口感软糯,广受消费者喜爱。在村主任陈红梅的带领下,服务队实地了解了水稻产业的发展现状。随后,队员们向农户卢大爷提出体验插秧的想法,得到了热情应允。
褪去鞋袜、挽起裤脚,队员们踏入灼热的水田。双脚深陷泥泞,每一步挪动都格外费力。卢大爷现场示范插秧技巧:“左手握秧,右手分出三两根,垂直插入泥土,注意保持均匀间距。”但队员们初学时,秧苗不是插得过深就是过浅,行列也歪歪扭扭。烈日下,队员们很快汗流浃背,汗珠滴入泥田后瞬间消散,切身感受到农耕的艰辛。
据悉,该生态种养模式带动了周边23名脱贫户就业,人均年收入达1.2万元,土地流转承租费用发放超40万元。当地合作社以“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粮虾双赢、生态高效”为宗旨,目标实现“稻香、虾肥、人增收”,且配备了完备的现代化农业机械,可满足稻、虾、油菜等种养需求。这些实地情况让队员们对“产业兴则乡村兴”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启元计划”星火志愿服务队队长表示,此次调研收获颇丰,既见证了乡村在产业带动下的新变化,也通过亲身体验深刻理解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内涵。
编辑|黎 瑾
一审|胡文婷
二审|吴 雷
三审|皮江星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