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城:八百壮士之乡

1937年8月13日,日寇悍然对上海发动进攻,著名的“淞沪会战”爆发,中日双方投入了100万兵力。中国军队虽顽强抵抗,激战不到一个月,部队兵员损耗极大,不断补充又不断减员,导致江浙赣皖兵源枯竭,于是湖北保安五团通城保安大队1、3两个中队接到任务,驰援上海。9月8日,1、3两个中队的200多名官兵分别在中队长唐棣和石美豪带领下,步行开赴赵李桥,然后乘火车到达汉口一个叫“九栋营房”的兵营,进行了20多天的军事强化训练。

他们10月初从大智路登火车,经郑州转陇海线,历经5天5夜到上海真如火车站,被编入88师262旅524团1营,1中队改为1连,连长唐棣;3中队改为3连,连长石美豪。后随部队在十字桥投入防御战,抵抗日寇进攻。

10月26日,大部队撤退,留下524团一营(下辖3个连,每连120余人)外加一个机枪连(60余人)共420多人组成加强营(对外号称800人,故称八百壮士)驻守四行仓库阻击日寇进攻,掩护大部队西撤。就这样,通城保安大队的200多人全部驻守在四行仓库。

八百壮士固守四行仓库,与日寇激战4天4夜,以10死32伤的微弱代价,换来近300具日寇的尸体,取得了“四行仓库保卫战”的辉煌胜利,打出了军威,打出了国威,打出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

1938年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主席亲笔题词“八百壮士民族革命典型”。

2014年9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到了八路军“狼牙山五壮士”、新四军“刘老庄连”、东北抗联八位女战士、国民党军“八百壮士”等英雄群体。

因为通城籍官兵占八百壮士的半数以上,故通城有“八百壮士之乡”之称。

视频来源: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报道来源:云上咸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