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刘康】戏园里的悠悠戏韵、古井旁打水的笑声、小区球场的奔跑身影,勾勒出一座县城的活力图景。近年来,通城县大力抢抓城市更新政策机遇,以精心谋划、精致建设、精细管理的“三精”理念,大力推进城市更新行动,在补齐基础设施短板的同时,一批集文化传承与休闲健身于一体的文体设施相继建成,让市民在家门口享受到高品质的休闲文体生活。如今,走进通城的隽水戏园、佘畈古井、邓家滩小区等地,处处可见市民绽放的笑脸,听到他们发自内心的赞叹。
隽水戏园:华灯初上,休闲乐园人气旺
华灯初上,隽水戏园便迎来了一天中最热闹的时刻,结束了一天工作的人们,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广场上,伴随着欢快的节奏,几支广场舞队伍翩翩起舞,队员们动作整齐划一;蜿蜒的戏韵步道上,散步的市民三三两两,或轻声交谈,或驻足欣赏沿河夜景;健身器材区里,人们拉伸筋骨、活动身体;角落里,几位歌唱爱好者架起音响,引吭高歌,引来阵阵掌声。整个戏园人声鼎沸,充满了轻松愉悦的活力,已然成为市民们下班后放松身心、享受生活的首选“打卡地”。
通城县居民 黎娟:以前下班就闷在家里,现在好了,家门口就有这么大个公园。约上姐妹跳跳舞、聊聊天,一天的疲惫都消散了。这里环境好、氛围好,大家都爱来!
这座投资约900万元精心打造的文化地标,于2024年7月动工,同年12月建成开放。6500平方米的空间里,花部亭、戏韵步道、隽戏广场、口袋公园等景观错落有致,既保留了亭台楼阁的传统韵味,又融合了现代休闲功能。
通城县城市更新行动指挥部工作人员 曹哲:我们通过城市更新,盘活了湘汉社区沿河路这块曾经的闲置地,目标就是打造一个让居民“愿意来、留得住、玩得好”的高品质公共空间。现在,从傍晚的广场舞、健步走,到日常的唱歌、健身、遛娃,这里全天候都充满了活力,另外我们联合城管等部门,不仅确保设施维护到位、环境整洁安全,更着力引入丰富多元的活动,让这个更新项目真正融入了居民的“生活圈”和“朋友圈”。
除了日常休闲健身的火爆人气,戏园的文化底蕴同样引人瞩目。每逢节假日,这里便成为戏曲的乐园,长调声与锣鼓声此起彼伏。今年1月社区迎新年活动期间,90名社区工作者在此接受表扬,藏族舞蹈《娥曼》的奔放与传统“打锣腔”的婉转同台演绎,碰撞出别样精彩;停车场更是临时“变身”,摆起长龙宴,数百居民围坐共享美食,在欢声笑语中拉近了邻里情谊。
从闲置地到人气场,隽水戏园的华丽转身正是通城县城市更新行动精准对接百姓需求、提升城市温度与活力的生动实践。
佘畈古井:一泓清水映乡愁
虬枝盘曲的古藤下,佘畈古井清澈如镜的水面映出居民打水的笑脸。几位老人围坐在新设的大理石桌旁对弈,孩童踮脚探看井中游鱼,古庙飞檐下飘来清茶的香气。这个承载着通城人集体记忆的空间,如今成为全省百个“打卡”地标之一。
通城县隽水镇古龙社区居民 周女士:改造后这里既安全又雅致,以前古藤枝条危险,晚上更不敢来。现在加了护栏,晚上亮起灯,连外地游客都来拍照,水也特别甘甜,我们经常在这里打水喝。
佘畈古井位于通城县隽水大道旁,占地面积约400平方米,集古井、古庙、古墓、古树于一体。一口主井,两口副井,呈品字形。据悉,该井始建于明朝,至少有500年历史。井旁建有一座龙王庙,香火极旺,一座明万历年修建的古墓,环井有四棵古藤,树龄超百年。井水一年四季长流不息,不减不溢,冬暖夏凉,甘甜可口。2023年作为我县十大民生项目、全省100个“打卡”地标项目之一,列入城市更新重点项目,并启动保护性改造,投资80余万元,于去年8月竣工。
通城县城市更新行动指挥部工作人员 曹哲:改造通过屋场夜话征集民意,最终围绕“完善功能、改善环境、提升品质、传承文化”四大重点,实施了古庙修缮、古树加固、灯光亮化等工程,让历史记忆融入城市肌理。
如今,络绎不绝的居民或来打水,或邀友下棋聊天,一幅幅惬意画面,记录着城市更新中传统与现代的和谐共生。
邓家滩小区:方寸球场跃动健康活力
傍晚的隽水镇邓家滩小区室外体育场,灯光点亮了运动的热情。篮球场上,青年们在新铺设的塑胶场地上飞身跳跃,运球、上篮,矫健的身影伴随着进球的欢呼和场边的呐喊;相邻的足球场上,一场小型对抗赛正激烈进行,奔跑、拼抢、射门,汗水挥洒在欢笑之间......这个始建于1998年的老旧小区,历经半年改造后焕发新生,曾经闲置或杂乱的角落,如今化身为人气爆棚、活力四射的全民健身热土,不同年龄层居民跃动的身影,在灯光下交织成一幅生动的社区健康生活图景。
通城县隽水镇新塔社区居民 何女士:这个球场彻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以前孩子放学总是抱着手机电视,现在在球场上可以运动了,打篮球、踢足球、打羽毛球,小区充满了欢声笑语。
通城县隽水镇新塔社区居民 孔子仁:现在我每天完成作业后就来这里运动,感觉学习的压力得到了释放,身体也越来越棒了。
隽水镇邓家滩小区是通城县2024年老旧小区改造的重点项目之一,于去年7月启动建设,不仅升级了小区内基础配套设施,同时利用3500平方米空闲地,将老旧小区改造与文体设施建设紧密结合,一体推进小区室外体育场馆建设。如今,这片焕然一新的空间内,已建成包含1个标准篮球场、1个五人制足球场、3个羽毛球场/气排球场(多功能场地)、1个网球场及1张乒乓球桌在内的活力运动集群,成为了通城县老旧小区“空间再造、功能重塑、活力焕新”的典型案例。
通城县城市更新行动指挥部工作人员 曹哲:通城县以城市更新为契机,在全县织密全民健身网络。目前社区体育设施覆盖率达100%,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3.27平方米。在邓家滩这样的改造小区里,曾经闲置的空地变身运动场,拥挤的边角地安上健身器材,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运动的快乐。
从隽水戏园里婉转的唱腔,到佘畈古井旁老人们的棋局,再到邓家滩小区球场上跃动的身影,这些鲜活的画面,共同构成了通城城市更新的温暖底色。截至目前,全县已有49个文体设施在城市更新行动中建成投用,惠及千家万户,这描绘的不仅是城市“颜值”,更是以文化滋养人心、以运动激活社区、以记忆凝聚乡愁的品质生活。
下一步,通城县城市更新行动指挥部将继续聚焦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以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为契机,借城市更新东风,在柳堤滨河公园倾力打造集爱国教育、休闲漫步为一体的“八百壮士”主题文化街区。项目运用“空间活化、场景再现、文化赋能”等手法,通过建设主题雕塑、文化走廊、石刻浮雕墙等设施,将抗战文化与城市空间深度融合,生动还原八百壮士通城兵怎么去、怎么打、怎么回的壮阔史实,引导广大群众铭记历史,勿忘国耻。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丰富城市文化内涵,为群众提供一个铭记历史、休闲放松的好去处,增强群众的本土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
编辑|周梦珍
一审|熊 皓
二审|黎赛明
三审|皮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