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红色金融调研团通城麦市行:以青春之笔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通讯员 谢欣益 李尚楠】为引领青年学生深入乡村与基层开展社会实践,在“行走的思政课”中领略中国式现代化的蓬勃生机,实现服务社会与知行合一的有机统一,近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本科生乐学行远党支部精心组建红色金融调研团,奔赴学校定点帮扶地——通城县麦市镇,开启了一场意义非凡的调研之旅。

基层联动:凝聚乡村振兴磅礴力量

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驻村工作队的积极协调与大力支持下,调研团队踏入麦市镇人民政府。镇政府相关负责人以“党建红、产业兴、乡村绿、村民富”这十二字方针为指引,全面且深入地介绍了党建引领下的产业链条发展模式。从特色产业的布局规划到实际运营中的协同合作,从乡村产业发展所具备的独特优势到当前面临的现实挑战,负责人都进行了细致阐述。

团队成员们认真聆听、积极交流,深刻体会到政府在推动乡村振兴过程中所发挥的关键作用。他们进一步认识到,党建如同一条坚韧的纽带,贯穿于产业链条的各个环节,是凝聚各方发展合力、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核心力量。这一认识让队员们对乡村振兴战略布局有了更清晰、更深刻的理解。

扎根产业:探寻传统产业升级之路

近年来,麦市镇在产业发展上坚持双管齐下,一手抓产业标准化建设,一手促品牌化发展,全力推动豆制品产业从传统的“作坊式”生产向“链条化、集群化”模式转型升级。

调研团队走进九曲泉豆制品厂,仿佛置身于一个现代化的食品加工王国。从原料的筛选清洗到加工制作,再到包装储存,每一个环节都严格遵循精细规范的操作流程。工厂负责人热情地向队员们介绍了企业在拓展销售渠道、推进产品认证等方面的积极探索与实践。通过与负责人的深入交流,队员们了解到麦市镇正通过延链补链强链等一系列举措,为传统豆制品产业注入新的活力,使其焕发出勃勃生机。

这一实践让团队成员深切感受到,产业振兴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需要技术创新来提升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更需要党建的统筹引领和金融的有力支撑,三者协同作用,才能推动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金融赋能:打通产业发展关键堵点

在麦市镇农商行支行,负责人向调研团队系统介绍了该行丰富的助农金融产品体系,并重点阐释了独具特色的“301”贷款模式。这一模式依托先进的数字技术,打破了传统融资模式的局限,显著降低了农户和小微企业的融资门槛,大大提升了融资效率,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针对麦市镇豆制品加工这一特色产业,麦市支行量身定制了专项助农方案。截至目前,已为11家豆制品企业提供设备更新与规模扩张贷款共计1226万元,助力企业提升产能和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通过实地调研和与银行负责人的深入交流,队员们深刻认识到金融在打通产业发展堵点、推动乡村振兴进程中所具有的独特价值和重要作用。金融“活水”的精准浇灌,为乡村产业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此次社会实践,对于红色金融调研团的成员们来说,不仅是一次知识与经验的积累,更是一堂生动而深刻的“大思政课”。它让青年学生们走出校园,走进乡村,在实践中感受国家发展的脉搏,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下一步,红色金融调研团将继续秉持专业精神,以所学所长回应时代需求,将青春力量融入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中。他们将把个人成长与国家战略紧密结合起来,在实践中书写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编辑|胡文婷

一审|祝思思

二审|吴   雷

三审|皮江星

(作者:刘承群)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