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吴秀娟】近日,通城县秀水社区老年学校顺利建成并正式启用。学校整合多方资源,打造集学习、娱乐、餐饮于一体的综合性为老服务平台。
资源整合,打造多功能“一站式”服务阵地。针对老年人多样化的实际需求,在通城县委老干部局的牵头推进下,项目争取省级老年人学习活动场所建设资金和县级配套支持,充分利用位于秀水社区的老博物馆进行升级改造,建成面积达640平方米的现代化活动场所。室内科学规划舞蹈室、多媒体教室、图书阅览室、手工制作活动室等多个功能区域,并与民政“幸福食堂”实现无缝衔接,形成“楼上学习娱乐、楼下就餐交流”的高效便民循环。通过“学校+社区+民政”多方联动的建设模式,有效打破部门壁垒,实现资源集约利用和服务效能最大化。
多元融合,开启老年服务新模式。坚持“寓教于乐、颐养结合”的运营理念,推出三大特色板块:“学”有深度——依托县老年大学优质资源,开设舞蹈、形体、书画、声乐等4类课程、共10个班级,目前已有310余名学员注册学习;“玩”有温度——定期组织戏曲社团、书法交流、节日联欢等文体活动,创新开发适老化健身活动,营造“天天有活动、月月有主题”的活跃氛围;“吃”有保障——联合“幸福食堂”提供营养均衡、实惠可口的餐食,并为行动不便老人提供送餐上门服务,切实解决老年人“吃饭难”问题。
成效显著,成为社区老年人的“暖心打卡地”。自运行以来,该场所日均接待老年人超过500人次,已成为秀水社区及周边老年人社交互动、学习娱乐的首选之地。通过组织跨代共融活动,有效促进老年人与社区其他群体互动,帮助老人重建社会联结。实惠优质的餐饮服务既让子女放心,又让老人舒心,不少老人感慨:“这里比家里还热闹,暖心又贴心!”
秀水社区老年学校的建设,是通城县委老干部局践行“用心用情、精准服务”工作理念的生动实践,不仅为老年人提供了优质共享空间,更探索出一条“党政引领、部门协同、社区承载、社会参与”的为老服务新路径,为持续提升全县老干部工作高质量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
编辑|胡文婷
一审|祝思思
二审|吴 雷
三审|皮江星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