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媒体记者 李索】10月17日,通城县“五有四化”主题式教学成果推广应用课例研讨暨工作推进会在县第一小学举行,通过专题讲座深化理论认知,切实提升教师“五有四化”主题式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推动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长沙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研员刘玉岳,咸宁市教科院院长汪永富出席会议。通城县各中小学教师代表参加。

汪永富在致辞中表示,此次活动的开展,不仅推动教师深化对“四新”的理解,更让“五有四化”教学理念落地课堂。希望各学校持续开展“五有四化”教学研讨,以常态化实践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刘玉岳以《‘五有四化’主题式教学改革实践——新课改教学转型路径探索》为题作了主题报告,深入阐述了“五有四化”主题式教学的核心理念和策略,并结合自身经历分享了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和成功案例,鼓励青年教师勇于探索和进行自我成长规划。

活动设置了课例展示、研讨交流和专家报告环节。课例展示环节由通城县第一小学的骨干教师进行课例展示。

活动现场,咸宁市教育局还为通城县“‘五有四化’主题式教学改革实践”成果应用推广实验校——县实验学校、县城北初中、县第一小学、县隽水小学进行了授牌。
据了解,“五有四化”主题式教学是由长沙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研员刘玉岳首创。这一理念历经多年实践打磨与广泛推广,于2022年获得基础教育国家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在全国教育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五有”指有趣、有用、有理、有魂、有效,“四化”为结构化、问题化、情境化、生活化。引入“五有四化”主题式教学理念,将为课堂注入新活力,为育人质量提升提供强劲动力。
近年来,通城县教育系统积极推进“五有四化”主题式教学课堂实践,进一步促进教师和教研组的研讨探究能力和课堂实践能力提升,推动课堂教学提质增效,努力实现让“教学更生动、学习更有效、成长更全面、生命更精彩”的品质课堂建设。此次活动,不仅展现了通城县在教学改革中的实践成果,也为教联体学校搭建了共学互鉴的交流平台。参会教师一致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持续深化课堂改革,共同助推全县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编辑|周梦珍
一审|熊 皓
二审|吴 雷
三审|皮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