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乡传喜讯!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专家组来通城考察“瑶文化”

云上通城讯 杨伟民、记者吴忠勇报道:13日,大坪乡内冲瑶族村热闹非凡,由中国民协副主席程建军及中国文联、中央民族大学、中国科学院、武汉大学、中南民族大学、湖北省民协、湖北省群艺馆、湖北科技学院等单位专家组成的考察团专程来到通城药姑山(龙窖山)考察古瑶文化,受到当地群众的热烈欢迎。

药姑山身处两湖(洞庭湖、鄱阳湖)之间,一千二百多米的海拔高度,三百六十平方公里的广阔面积,两省四县市(湖北通城、崇阳、赤壁和湖南临湘)交界共同拥有,原生态未经开发的纵深处女区域,是红色故土,江南天然药库,佛道圣地,神密美丽的旅游天堂。近几年被发现存有古祭祀神台及石屋、石桥、石水井,石港、石庙、石碓臼,石狗(瑶族人以狗为图腾)、石墓、石梯地等大量瑶民生产生活遗迹,经国内许多著名权威专家考证,认定龙窖山为瑶祖故里,瑶族“早期千家峒”(即古代瑶族人最早的固定聚居地),全球四百万瑶民的精神家园,是独一无二的专有品牌。

上午,考察团专家冒雨实地考察了大风塝古瑶民生产生活遗址和横岭水库等多处石梯地。一路高崖深涧,坡高路窄,专家们摸石探路,认真查看古瑶民在药姑山的生产生活情况,详细了解我县在古瑶文化抢救、传承、保护等方面的情况介绍。

咸宁历史悠久,民风醇厚独特,上古属“三苗之国”,元代前为瑶汉杂居地,通城、赤壁、崇阳、通山等地还遗留有反映当年瑶民生活的民间故事、歌谣、俗语和风俗。

下午专家们冒雨观看了通城、赤壁、崇阳、通山四县的民间文艺展演,通城的神话传说《洪水淹天》、通城民歌山歌对唱《十盏酒》、崇阳民间舞蹈《单龙戏虎》、通山民歌神歌头、通山民间舞蹈《戏凤凰》、通城石民间器乐赛锣赛亮之锣鼓乐、通山民间田歌《挖山鼓》、赤壁民间器乐盆鼓、通城民间舞蹈古瑶一遗风《拍打舞》、通城民间器乐《祈福锣鼓》等节目轮番上演,博得了专家和群众的阵阵掌声。

看完精彩的民间文化展演后,专家们还饶有兴致的参观了内冲瑶族村古瑶文化陈列馆。

据了解,此次专家考察是咸宁市申报国家级“中国古瑶文化之乡”考察验收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此前(12日),专家考察团考察了湖北科技学院鄂南文化研究中心,观看了古瑶文化之乡申报专题片和通城县的赛锣赛亮专题片。14日,考察团将赴咸安花纹,考察凤仪堂天坑,下午将在湖北科技学院举行中国古瑶文化之乡论证会暨高端论坛。

咸宁市申报“中国古瑶文化之乡”,不仅有利于深入挖掘咸宁的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古瑶文化,也有利于进一步提升通城的文化品位,为通城的大文化、大旅游、大健康发展提供新的发展机遇,为开辟通城绿色发展新业态,具有重意义。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