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城:油菜地里书写致富蓝图

(全媒体记者   黎赛明)近年来,通城县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积极引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把油菜种植作为推动产业扶贫,增加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抓,积极鼓励农民大力发展油菜产业,做活“油菜花”经济,激活乡村旅游,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春日里,绚烂的油菜花无疑是通城田野里的主角。3月5日,在四庄乡上坪村油菜基地,成片的油菜花如同一条条金色的地毯,在广阔的大地上铺展开来,如诗如画。阵阵微风吹过,空气中弥漫着阵阵花香,令人心旷神怡,也吸引了不少勤劳的蜜蜂在花丛中上下翻飞,显得更加生机勃勃,好一幅春心萌动的美景。

油菜花不仅美了乡村,增添了人气,更带动了村民增收。趁着晴好天气,上坪村贫困户段最高戴着口罩正在自家油菜田里给油菜施用硼肥,以提高作物的产量。据他介绍,由于平时管理得当,以及在农业部门的技术指导下,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对他家的油菜生长没有造成影响,且长势良好。

四庄乡上坪村贫困户 段最高: 我种了十余亩油菜,预计今年可以搞到三五千块钱,这对我们贫困户来说是一笔收入。

四庄乡历来有油菜种植传统,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油菜产业发展,鼓励村民积极种植秋冬油菜,按照统一翻耕、统一播种、统一施肥、分户管理、分户收割的模式开发高产油菜基地,农户每亩收益600至900元,推动村民增收致富。

四庄乡上坪村村支部书记 卢卫雄: 我村响应政府种植油菜的号召,动员广大村民消灭冬秋田种植油菜,同时给予种植户一定的补贴,使村民确实得到实惠,目前消灭冬秋田达90%以上。

在关刀镇五流村,近千亩油菜花争相开放、美不胜收。村民郑新华每天最快乐的事情就是到油菜田里转悠,用锄头把田里的积水排干净,防止作物渍害,用心管护好每一颗油菜。他告诉记者,现在党的惠农政策好,村民勤劳耕作的意识有了很大提高,原来被荒废的秋冬田通过种植油菜,收获油菜籽,打油卖菜,让村民的钱袋子越来越鼓。

关刀镇五流村村民 郑新华: 以前这里的秋冬田都是荒田,下半年水稻收割后,没有种植作物,荒废了。在关刀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我们的秋冬田全部种上了油菜,每家每户增加了收入。

关刀镇是农业大镇,油菜是关刀镇的传统经济作物之一,之前由于种植技术普及不广泛,油菜种植一直没有形成规模化。根据这一特点,关刀镇政府不仅在资金方面予以支持,同时还为农户提供优质的技术指导服务,主导帮扶油菜基地建设,全力帮助提高种植效益。

关刀镇农技服务中心主任  罗春景:当前正是油菜盛花期,关刀镇农机服务中心积极组织农机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户开展清沟排渍、防虫治病,为油菜的丰收,老百姓的增收保驾护航。

塘湖镇是我县油菜种植面积较大的乡镇,近年来,当地政府结合红色文化和油菜花这一绿色产业,积极举办旗袍秀、油菜花摄影诗词作品比赛等活动,做足“红色旅游+绿色农业”发展文章,一红一绿助推革命老区振兴和群众脱贫增收。在大坪乡等地,农民在获取油菜传统收入的同时,还通过油菜花提供品质优良的蜂蜜、油菜花粉等相关产品,增加油菜的附加值,实现产业旺、农村美、农民富。

春风昨夜拂田园,吹醒花黄耀眼帘。目前通城县油菜种植面积达16万余亩,以油菜花海助力美丽乡村建设,打造精品旅游线路,激活美丽经济,促进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仅油菜这一项产业,全县每年产值就高达7600万元,带动乡村旅游创造的收入过亿元,将绿色资源变为“绿色福利”,初步实现了让产区变景区、让产品变商品的农旅融合发展,有力促进了美丽乡村建设、农村经济发展和贫困户脱贫致富。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