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在家访”活动日志
一个学生在班上不过是我工作的四十七分之一,而在家里,却是家长的百分之百,寄托了深厚的期望!带着这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感,今天下午我抽空走访了我班的两名学生家。
NO. 1 周某某,男孩,优生,本次期末考试不佳
总感觉微信或电话的效果不怎么好,所以我决定还是去家访。首先我微信联系了家长,周同学的妈妈正好在家,问清楚了家庭住址,就在学校附近的李家塘老马路旁边,但她下午五点半要上夜班,于是我说马上就来。
15分钟就找到了,我在马路上走,她的女儿从七楼的窗户上就望见了撑伞打电话的我,家长亲自下来迎我进了她家。看着干净整洁的瓷砖地面,我正准备换鞋,她妈妈连忙说不用了不用了,打开电炉子,招呼我坐沙发,泡了茶,又边削水果边和我聊天,说他舅舅承诺如果孩子能考上鄂高奖励一万元,孩子一口气答应可以。
我首先肯定了有远大的目标是很好的也是必须的,要让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有足够的心气。接着我表扬了孩子在校的表现很好,孩子的品质和习惯都教导得很好,然后问家长孩子回家报了期末考试成绩没有,家长说孩子只说没考好,不大愿意说。我打开手机给家长报了学生各科分数和学生的成绩和位次,孩子的姐姐拿手机记下了,然后我讲了这个成绩离一中的目标很近了,少责备多理解,给她们简单分析了孩子考试失利的原因,着重讲了应对的措施。他姐姐现在正好大学放寒假在家,这个督促辅导的任务我就自然而然交给她了,她表示一定配合老师带好弟弟。
当问到孩子在家的表现时,家长交给了我两副蓝牙耳机,说估计是同学的,家里没买过,在充电时蓝光一闪一闪被发现就没收了(当孩子面说是扔了)!我建议说,耳机不要没收,给孩子希望,告诉他努力学习下次考试达成目标就可以拿回耳机,这样处置也许对孩子来讲更有积极的作用。我告诉家长,我们老师和家长应该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想方设法助力孩子实现自己的梦想,就是我们的成功!家长连声感谢,又把我从七楼送到了一楼,还给我指了一条返校的近路。
我没有返校,空闲的时光总是宝贵的,我得继续第二家。
NO.2 雷某,女孩,中等生,成绩起伏较大
这孩子八年级就在我班上,文文静静,平时表现挺好的,但近期课堂表现不佳,有时答非所问,知识学得不扎实,成绩下降了,她无助的眼神让我感觉她需要鼓励,于是去家访。
微信联系,她妈妈在高速路口上班,但爸爸正好从浙江打工回来过年在家。一路问了三次才找到目的地,家长也是来一楼迎我进门,漂亮温馨的家,还有一个读六年级的男孩。我称赞说,“一果一花”真是幸福小家,在外打拼也值得哇!爸爸笑了,说还有30万的房贷不拼不行。家长说在外闯事业没有知识文化根本行不通,聊到孩子的学业有些担心,我告诉他,雷同学的长处可能不在学习,而在于良好的性格和修养加才艺,但面临中考升学还是要坚持努力学习各学科文化知识,这是方向。
我肯定了这孩子的好些优点,指出她目前可能自己有些压力,初三课程多一没处理好成绩会不稳定时家长要多给予理解,并在生活和学习上多操心和帮助,少一些指责,帮助减轻思想压力更利于学习,学习就如马拉松长跑,后阶段需要的是家长和孩子坚持不懈。家长很认同,寒假要多辅导孩子,觉得将来孩子选择当老师或医生也是需要扎实的文化知识的,加我微信后要我有情况随时联系,一定配合到位!他趿着一双拖鞋踏着到处水渍的泥泞路送了我好远。
在家访时的交谈中,与家长面对面的交流,更加了解了学生的个性与想法、学习环境、在家的表现及家长教育方法,也了解了学生家庭的困境等,为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奠定了基础。同时我深深体会到,孩子的教育不仅仅仅是我们的工作,也寄托着多少家庭的期望,影响着孩子一生的成长。透过家访,我认为作为老师,家访是全面了解学生及其家庭的必要途径,更利于因材施教,增强工作责任心,增强工作的使命感。教育之路悠远漫长,家访把这一路的风景点缀得更加美丽!
通城县实验学校 王文书
2022年1月22日星期六晚八点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