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头”病“心”治,偏头痛可能是卵圆孔未闭惹的祸

近日,患者聂某某因长期出现偏头痛到通城县人民医院就诊,经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和超声影像科多学科会诊之后终于发现了这个隐藏的“灰太狼”----卵圆孔未闭。

卵圆孔是心脏房间隔胚胎时期的一个生理性通道,出生后5~7月左右,大多数人房间隔的继发隔和原发隔相互黏连、融合形成永久性房间隔,若未融合则形成卵圆孔未闭(patent foramen ovale,PFO)。卵圆孔未闭(PFO)是目前成人中最为常见的先天性心脏异常,在正常人群中约4人中即可检出1人患有此病。由于PFO的分流量太小,长期以来认为PFO不会造成临床后果。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PFO患者发生脑卒中、偏头痛、外周动脉栓塞、减压病等风险较正常人群呈数倍升高,PFO的致病作用才引起了广大专家和学者的关注,临床探索采用闭合PFO的方法来预防脑卒中复发事件、治疗偏头痛和斜卧呼吸-直立型低氧血症等。

以往封闭卵圆孔未闭依靠外科手术。手术治疗的成功率高,病死率低,但创伤大,可能会出现心房颤动、心包积液、术后出血和伤口感染等并发症,因此,近年来已很少采用。随着科技的进步,尤其是心导管技术的发展,相当一部分左向右分流先天性心脏病(如动脉导管未闭、房室间隔缺损)可经介入治疗根治,近年来的临床实践证明,这一技术永久性关闭开放的卵圆孔也是安全、有效、可行的。

介入封堵术是一种在局麻下进行的微创手术,手术过程中患者是清醒的,具有痛苦小、恢复快的特点,一般术后12-24h即可下床活动。其原理是通过大腿根部的股静脉(手术伤口只有几毫米,不用缝针,不会遗留疤痕)将一根导管送入右心房,穿过未闭的卵圆孔至左心房,释放专用封堵器,进而关闭卵圆孔,从而达到根治的目的。但介入封堵术并不适用于所有患者,具有严格的适应症及禁忌症要求,行封堵术前医生会进行全面评估,征求患者意见后进行。封堵术后,患者需遵医嘱定期至医院复查,主要通过复查超声心动图了解心脏结构、封堵器位置及有无封堵器血栓。

近年来,随着卵圆孔未闭患者的增加,各种观念也在明显改变,由最初的卵圆孔未闭属于常见心脏生理异常,不需要特殊处理到卵圆孔未闭会引起反常栓塞,需要进一步治疗,再到与神经内科、超声科深入合作,主动去筛查已经有脑卒中或者偏头痛患者是否有卵圆孔未闭,评估之后进行治疗。该院先心病介入封堵术的开展,成功填补了全县乃至周边地区医院的技术空白,为先心病患者治疗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专业医生提醒:如果出现不明原因的头痛、头晕、呼吸困难或肢体无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医生会考虑卵圆孔未闭的可能,并进行相关检查,必要时予以介入治疗。

来源:通城县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