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书记 这里的春天更美丽|科技兴农 “粮食安全要靠自己”

2013年7月22号,习近平总书记在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大学鄂州试验基地视察时,感谢朱英国院士团队作出的贡献,希望他们“继续努力,科技兴农”,并留下了“粮食安全要靠自己”的金句。朱仁山,就是朱英国院士团队的一员,那一天,他也在总书记身旁。《总书记 这里的春天更美丽》,今天,我们一起了解下,农业科研工作者是如何为粮食安全不懈努力的。

阳春三月,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大学鄂州试验基地的130多亩水稻试验田里,紫云英花点缀在绿油油的草丛里格外鲜艳,再过两个月,它们将为水稻秧苗提供最好的营养。

国家水稻产业体系岗位科学家、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大学)教授朱仁山:“这是一个很好的绿肥,生态高效,等它植株长得更高大一些的时候 ,我们再用机耕机把它翻耕过来腐烂,腐烂以后在田里面开展我们的品种试验。”

回想起2013年7月22号的那个下午,朱仁山教授终身难忘。那天,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鄂州,考察这片水稻基地。

国家水稻产业体系岗位科学家、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大学)教授朱仁山:“当时我也在现场,那个时候是温度非常高,太阳非常大,晒得皮肤上都很痛,天气40度高温,习近平总书记没有戴帽子,没戴草帽,当时就看了我们珞优8号的种子,还有大米,他说米很漂亮,种子很纯净,然后他蹲下来到田间把珞优8号苗子拿起来看,他说长得很壮实,在田埂上面跟我们说,粮食安全要靠自己。”

粮食安全要靠自己!总书记的话如同春雨一般滋润心田,让大家既感到振奋,又感到沉甸甸的责任。为了加快水稻育种的速度,朱仁山和他的同事就像“候鸟”,一年四季,夏秋在湖北,春冬在海南。穿梭在最美的阡陌间。2017年,朱英国院士去世后,朱仁山教授团队接过“接力棒”,以粮食安全为己任,持续深入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2018年4月12号,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接见一线育种专家的时候,特地向朱仁山教授询问起红莲型杂交稻的发展情况,尤其是种子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表现。

国家水稻产业体系岗位科学家、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大学)教授朱仁山:“我说报告总书记,现在发展得非常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一枝独秀,在巴基斯坦进口中国杂交稻,40%以上是我们红莲型,在菲律宾进口中国杂交稻,70%以上是红莲型,不光是让我们中国人吃饱,我们还要为世界粮食安全作贡献,总书记听得非常高兴。”

牢记总书记嘱托,近年来,朱仁山教授团队创制的红莲型康稻1号、2号,是国内首创,可以有效解决当前水稻受镉污染问题,并提高产量。新培育的耐盐红莲型水稻“科珞优108”,即将在盐碱滩地大面积推广应用。我国现有盐碱地高达1.75亿亩,约占全国总耕地面积的10%。如果以盐碱地亩产500公斤计,可创造1000亿的经济价值。迄今为止,红莲型杂交水稻在国内外累计推广面积超过了4.5亿亩。

国家水稻产业体系岗位科学家、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大学)教授朱仁山:“粮食安全要靠自己,要靠科技工作者,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给我们的一个嘱托,我们在科研上面,我们也在原始材料创新,在品种选种上面,要选出适合未来生产发展的需要的品种,确保我们不仅要吃饱,而且要吃得健康,为我们国家的粮食生产服务,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粮食生产服务。”

来源:湖北广电融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