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车新势力”小鹏汽车
全球知名超豪华跑车品牌吉利路特斯
动力电池头部企业中创新航
这些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大咖”,您也许都曾听说
但您可能没有想到
这些“重量级”的领军企业
如今都已布局武汉
而吸引他们投资百亿建设智造基地的地方
正是昔日偏僻的远城区——
汉南!
长江从汉南穿境而过
汉南,武汉经开区现代制造业的新热土。
这里,长江穿境而过,纱帽港全年不冻,港区岸线4250米,2500吨货轮可直航长江上、中、下游及海外。
这里,距中心城区约30公里,是通往江汉平原门户,生态禀赋优良,历史底蕴深厚。
武汉经开区“定军山、强沌口”的同时,也要全力“兴汉南”。
2021年,武汉经开区启动“二次创业”,以再造一个经开区的勇气和魄力,推动形成军山、沌口、纱帽“一核两片”协同发展态势。汉南,由此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汉南港码头
3月21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来到汉南纱帽大道,只见这里塔吊林立、机器轰鸣。以通用航空及卫星产业园、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园为重要产业承载地,汉南正围绕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主导产业,持续推进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加快构建布局合理、特色鲜明、有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昔日偏僻的城郊农村,已然变身产业热土,成为车谷“二次创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引擎。
01三大百亿新能源汽车项目齐头并进
位于汉南片区的吉利路特斯武汉制造基地雏形初现
造车新势力小鹏汽车、全球知名超豪华跑车品牌吉利路特斯、动力电池头部企业中创新航。在汉南纱帽大道沿线区域,三个百亿级重磅项目正齐头并进,引领武汉经开区打造千亿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抢占“下一代汽车”制高点。
位于通航产业园的中创新航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武汉基地,是武汉首个大型新能源汽车电池项目,总投资100亿元,规划产能20GWh,分两期建设,产品主要配套国内外新能源汽车及储能市场等应用领域,将建设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的生产销售基地,带动上下游产业链企业落户。目前,该项目正持续加快建设速度,继3月5日一期主厂房提前20天全面封顶后,二期也已正式动工,预计今年四季度将迎来一期首线投产,明年一季度实现二期首线投产。
中创新航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武汉基地项目已进入二期施工
“按照一台纯电动汽车平均装配80千瓦时的动力电池计算,一期二期达产后,武汉基地每年生产的动力电池可以装配25万辆纯电动汽车,不仅补齐武汉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关键一环,也将全面助力武汉经开区打造千亿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基地负责人张祥说。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目前,中创新航动力电池产品已供不应求,“武汉基地的厂房还没竣工,一期二期10条产线的动力电池产品,就已全部被客户提前锁定,我们正在寻求进一步扩大产能。”
去年7月小鹏汽车武汉项目落户通航产业园
与此同时,与中创新航武汉基地项目相隔不远,投资100亿元的小鹏汽车武汉项目也正快马加鞭。该项目占地1500亩,将建设冲压、焊装、涂装、总装、电池、电驱等工艺车间。规划产能10万辆,预计2023年投产,2025年达产,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300亿元以上。
同样位于纱帽大道,车谷千亿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的另一支头部力量正加快成长。在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园,总投资200亿元的吉利路特斯武汉生产基地项目已进入设备联动调试阶段。该项目占地面积1526亩,规划建成年产能15万辆的多车型混流生产整车制造工厂,将生产路特斯高端、运动、豪华品牌乘用车,主要为纯电动汽车。计划今年第二季度试装车下线,第四季度正式投产。
路特斯武汉智能工厂今年四季度投产
“汉南纱帽大道沿线已成车谷汽车产业转型发展的新热土。”武汉经开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将依托纱帽大道区域重大项目,制定产业链配套项目清单,精准实施“稳链、建链、补链、强链”,支持相关产业项目优先落户纱帽大道区域,建设“纱帽新能源汽车产业示范区”,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向该区域集聚。
其中,通航及卫星产业园将在现有新能源龙头项目的基础上,进一步强链延链补链,力争引进一到两个新能源整车企业以及数字城市网信配套电池等新能源项目,打造园区首个“千亿”板块。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园则聚力发展汽车及零部件支柱产业,争取新的新能源整车项目落户,推动汽车产业价值链向高端延伸。
02一批通用航空项目加快建设
除发力下一代汽车外,眼下,汉南片区正加快构建通航产业集群,打造布局合理、门类齐全、功能完善、技术领先的通航产业体系。
占地面积24.75平方公里的通航及卫星产业园,是国家科技部、中国航协承认的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全国首批航空飞行营地之一,也是WFE永久举办地。依托汉南通用机场优势,目前,园区已储备重大项目20余个,涉及通航、卫星、应急装备等产业,总投资额达600亿元。
去年10月吉利通航制造基地首架工业级无人机正式下线
总投资55亿元的吉利太力飞车项目,一期已经建成,实现工业无人机量产,正加紧研发载人飞车。未来,这里将主要服务于飞行汽车整车、无人机等航空产业产品的研发、制造及产业化,实现年生产能力18000辆整车(含无人机等飞行器)。
湖北吉利太力飞车有限公司的陆空两用飞车TF-2
总投资100亿元的中国特飞所无人运输机产业基地已经落户,项目计划分三期实施,逐步形成5吨、10吨及20—60吨级智能集装化无人运输机产品的开发、生产、运营、服务体系。同时,引入项目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入驻,建立智能集装化无人运输机系列产品产业链、供应链体系,打造无人机产业集群。
此外,通航产业园正着力打造华中应急救援中心。这是6个国家区域应急救援中心之一,将在通航产业园建设“一个机构”(区域应急指挥部)和“四个基地”(综合救援基地、培训演练基地、物资储备基地、航空保障基地),建成后常驻约300人,轮训驻勤约500人,常年保障3至5架大型直升机驻勤。
华中应急救援中心项目效果图
为加快通航产业发展,眼下,汉南通航机场已完成2400米新跑道以及相关配套工程扩建,成为全球硬件条件最为优越的通用机场,具备承接双发中程窄体客机起降的资质基础。
汉南通航航空机场
通航产业园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加快布局通用航空、卫星、应急装备等产业,力争在“十四五”末形成100亿至300亿元规模,打造“中国通航之都”“世界航空运动之都”以及中国中部通航枢纽和未来武汉公务机基地。
03一批多层次创新服务平台涌现
随着中创新航、小鹏汽车项目的有序推进,为确保百亿元项目有序建设,企业白领和蓝领陆续进驻,通航产业园投入39亿元建设通航客厅。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就绪,预计下月动工。办公楼、会议论坛、星级酒店、主题商业、社区商业、通航展示、通航运动,公寓式酒店及综合服务中心都将在此拔地而起。项目计划至2025年底整体建成,建设期为4年,属于集多种功能的商业项目。一期完工后可供7000名员工住宿。
为搭建高水平创新平台,鼓励各类创新主体在园区内设立各类创新平台,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园重点导入力合科创武汉创新中心、中科曙光计算科学研究院、顺丰智能物流科创中心等项目。以联东U谷科技创新谷建设为重点,搭建开放式创新社交圈和多层次创新服务平台。
如今,汉南片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速。继去年12月轨道交通16号线开通初期运营,汉南正式告别不通地铁的历史后,眼下,全长4.22公里的16号线二期也已启动建设,将贯穿通航产业园,进一步拉近汉南与武汉中心城区的时空距离。
2021年12月26日轨道交通16号线开通运营,汉南一步跨入地铁时代。
“定军山、强沌口、兴汉南”
武汉经开区“二次创业”再出发
沌口、军山、纱帽“串珠成链”
军山新城、经开新区
推动产业转型、城市升级
一个产城融合、宜居宜业的车谷副城正健步走来
来源:湖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