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城县史志研究中心
杨伟民 20220821
•1927年8月20日罗荣桓同志领导的鄂南通城“八·二O”暴动,打响了全国秋收暴动的第一枪,点燃了全国秋暴烽火,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通城县劳农政府。首次实践了毛泽东同志“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理论。
• 罗荣桓同志率领通崇农民自卫军,参加毛泽东同志领导的秋收起义,成为秋收起义的三大主力之一,为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作出了重大贡献。
• 罗荣桓同志首创在通崇农民自卫军中设立党代表制度,并亲自担任党代表,使这支队伍从一开始就置于党的绝对领导之下,为后来毛泽东同志军队党建、党管武装、党指挥枪治军思想,为“三湾改编”“把支部建在连上”提供了重要借鉴。
1927年9月上旬,罗荣桓带领通崇农民自卫军历尽艰辛到达江西修水县城,驻扎在林氏宗祠。
因为通崇农民自卫军是一支由党组织严密领导的、有多次实战经验锻炼的、具有较强战斗力的队伍,所以被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特务连。考虑到原总指挥王武扬在麦市突围时走散了,上级从武汉来的国民政府警卫团(团长卢德铭)中调排长谭希林来担任连长,罗荣桓继续担任党代表,叶重开任副连长。特务连是秋收起义之初唯一一个配有党代表的连队,人数虽然不多,但在秋收起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9月9日正式起义,很快遭到国民党反动派围攻,在战斗中损失惨重,4个团中又有一个团临阵叛变,亏得特务连英勇作战,不然损失将更大。面对严峻形势,毛泽东临机决断,改变攻打长沙的计划,令各部于19日到浏阳文家市集中调整部署。各支队伍减员严重,情绪低落,唯有罗荣桓领导的通崇农民自卫军改编而来的特务连士气高昂“成建制归队”,成为文家市一道亮丽的风景,引起毛泽东的高度重视。经询问“罗(荣桓)眼镜”,毛泽东才知“党员在其中发挥核心作用”。
▲ 三湾改编遗址
在此后的几天中,毛泽东和罗荣桓深入交流、探讨、完善、提升人民军队党的建设问题,从而在9月29日“三湾改编”中,“把支部建在连上”正式确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的治军思想,成为我军坚持近百年不变,战胜一切敌人和困难、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制胜法宝,可以说,罗荣桓同志在毛主席这一重要军事思想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也是罗荣桓同志成为我军著名的“政工元帅”的一个重要因素。
▲ 罗荣桓
“三湾改编”后,毛泽东同志将秋收起义队伍带上井冈山,开辟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走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取得革命全面胜利的正确道路。罗荣桓、戴荣生等一批通崇农民自卫军老战士成为跟随毛主席第一批上井冈山的人。
▲ 毛泽东1937年在延安与湘赣边秋收起义部分幸存老战士合影,前排右一为通(城)崇(阳)农民革命军战士胡龙奎。
通城磨桥戴家巷人戴荣生,小名宝伢崽,参加通城“八·二O”暴动后,随罗荣桓经麦市突围到修水参加秋收起义,由罗荣桓给他起大名戴荣生。在井冈山时担任警卫营排长,亲手抓获国民党江西“剿总”司令、中将师长张辉瓒。参加五次反“围剿”后,随中央红军长征,一直跟随在毛主席身边。
▲ 戴荣生
遵义会议时,戴荣生担任中央警卫团副连长,亲自负责会议的安保工作。遵义会议后,毛主席重新回到红军的领导岗位,亲自部署四渡赤水战役。在一渡赤水后的土城战斗中,战斗进行到白热化阶段,毛主席把身边的警卫部队也调上战场,戴荣生奉命亲带两个警卫排上火线和敌人作殊死拼搏。
激战中,戴荣生身负14处伤,左手掌被炸弹炸掉一大半仅剩一个大拇指,双腿中子弹和弹片7处,仍坚持战斗,后来敌人一颗炮弹几乎把他炸死,战后战友们把他从死人堆里扒出来,发现还有微弱的一口气,红军总政治部副主任李富春亲自拿十几块大洋把他安排在附近一老乡家里养伤。几个月后伤势略有好转,他四处寻找红军未果,因不识字、语言不通且身体未复原,只好再回四川古蔺县马嘶乡那位老乡家,以给人放牛为生,在当地落业。
1949年解放军进古蔺,戴荣生主动当向导,带领解放军消灭了一支一千多人的土匪队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当地组织先后安排他担任武装部长、伐木场长、盐业公司经理,他都因身体不好、文化水平低而辞职,甘愿务农一辈子,从不居功自傲,从不向组织提半点要求,直至2003年去世,成为随罗荣桓离开通城参加秋收起义、井冈山斗争、红军长征而唯一存活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通城籍战士。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