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吴雷 通讯员 孙付浩】走进通城县马港镇九岭村新塘坡集中安置点,村居别致、塘堰清澈、道路整洁、绿化规整,俨然一幅山清水秀的新时代富村山居图。
作为马港镇易地扶贫搬迁的20个集中安置区之一,九岭村新塘坡集中安置点居住着54户174名建档立卡贫困户,迁出地涉及该镇10个行政村。如何管理众多搬迁者,承载他们的幸福生活?九岭村践行“五共缔造”理念,实现“搬得出、住得稳、能发展、可致富”的宗旨,并为异地搬迁安置点管护提供经验样本。
汇民智,共谋村居规划
日前,暮色降临后的九岭村新塘坡集中安置点十分热闹,一场别开生面的“问计村民”屋场会在这里召开。
“大家要有主人翁意识,积极参与安置点各项事务管理,把我们的安置点建设得更好、更美。”九岭村村主任焦满平鼓励安置点居民就安置点发展、管护建言献策。
“安置点建好了,后续的管护也要跟上,我建议聘选管理员参与日常事务处理。”“美好环境离不开大家共同维护,我们还需要建立村居环境管理制度。”……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就集中安置点管理提建议,凑想法。
当天共收集居民意见16条,初步形成新塘坡集中安置点村规民约和环境卫生“门前三包”制度,并通过村民评选,聘用了2名安置点管理员照料日常事务。通过问计村民、还权村民,让群众都参与进来、行动起来,带领他们自觉维护规划,让村民成为美丽村湾建设的主体。
聚民力,共建基础设施
在九岭村新塘坡集中安置点有一块被贫困户绝口称赞的“幸福菜地”,菜地一片绿意盎然,与旁边簇新的安置房屋相得益彰,一派田园美景。一块菜地何以冠于幸福之名?
安置点贫困户熊师斌一边在菜地里摘着小葱,一边呵呵地告诉我们,“政府给我们流转了2亩土地,交给我们自主开垦分配,现在种的菜完全可以自给自足。”“幸福菜地”的名号就是这里的贫困户叫起来的,他们说“种出来的是幸福菜,吃起来心里格外甜”。
如今,这块贫困户们一起开垦的菜地已经被打理得井井有条,从春夏的辣椒茄子,到秋冬的萝卜白菜,土地没有闲时,结出了越来越幸福的日子。
守民约,共管人居环境
九岭村以“五共缔造”为抓手,建立安置点“门前三包”责任制,发动174名安置点居民开展人居环境整治,让居民成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受益者、参与者和建设者,形成共建、共管、共享长效机制,着力推动人居环境由“干净整洁”向“美丽宜居”蝶变。
说起安置点的环境卫生,村民们现在也是赞不绝口。“现在安置点里环境比之前好多了,以前都是干净一阵子,现在家家户户都自觉把房前屋后收拾得干干净净。咱们农村人也成为注重环境卫生的讲究人啦!”
听民声,共评文明典范
“被评为清洁户真的太激动了,而且还有村民来参观我家庭院,大家看了我们家的卫生,都夸我勤快咧”。新塘坡集中安置点居民陈建平被评为8月份清洁户,表彰现场他兴高采烈地对大家说。
“现在家家都争当清洁户,这个贴纸就是门面,让人羡慕不已。”为落实“门前三包”制度,切实改善居民院落环境卫生面貌,新塘坡集中安置点开展清洁户评定工作,由村“两委”制定了家庭清洁卫生评定标准和评分细则,邀请村民每月定期对安置点每户家庭的居家环境卫生情况进行考核评分。清洁户上红榜,不清洁户上黑榜,每个季度集中表彰。
安置点管理员表示,通过开展“清洁户”卫生评比活动,居民们增强了主人翁意识,积极主动参与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行动中来,实现了院院都整洁,户户都卫生,为践行“五共缔造”营造了浓厚的氛围。
暖民心,共享发展成果
“我家搬到安置点后,居住环境越来越好了,家里有需求村‘两委’都会提供帮助,还给我安排了工作……日子是实打实地越过越好。”新塘坡集中安置点居民徐星秀开心地说。
九岭村以“共建、共享”为宗旨,开展民意收集、困难帮扶、疫情防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人居环境卫生整治等管理服务工作,及时向上反映、协调解决搬迁群众反映问题。今年以来,排查化解安置点矛盾纠纷7起,开展环境卫生整治25余次,提供公益性岗位4个,并优先录用易迁户在帮扶车间工作,实现妇女在家门口就业,孩子有人管,老人有人照顾,共享村庄发展成果。
图文编辑:黎子凡丨责任编辑:胡颖
审核:黎赛明丨监制:黎雄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