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水解民忧
【全媒体记者 黎赛明 通讯员 胡雄文】“中午村民都在家里午休,水渠漏水不及时堵住,就会造成水资源浪费!”8月24日,下午一点,42度,通城县政协驻关刀镇队长何清从田坎上掘起一锹土,将漏水的缺口堵上。这是他扛着锄头,顶着列日,连续14天在水渠看水。
骄阳似火,汗如雨下,何清直到下午三点,村民从家里出来,才回到村委会。黝黑的手臂和脸颊晒得通红,衣服拧出水来,裤子满是泥巴。
通城县自入夏以来,持续高温少雨,部分水稻田干裂。此时中稻正是抽穗开花时候,若不及时灌溉,村民可能颗粒无收。
何清早早带领村民将水渠进行清淤和护理,得知阁壁水库放水的消息,他和村民足足等到凌晨二点,水却没来。第二天天没亮,他和村民沿着水渠前去查看,上卢村与王流村水渠交汇处由于栏水设施年久变形,已经损坏,哗啦啦的水流流向溪里。
水稻等着救命,怎能让灌溉水白白流失。何清吩咐村民回家拿锄头和蛇皮袋,自己立马回到村里,将两床冬天的被褥捆了。村民已将土往蛇皮袋填好,水齐腰深,村里青壮劳动力外出,站在水渠旁的都是年过六十在家种田的老人,由谁下水堵住缺口成了难题。
“我来!”何清没有犹豫。做好安全措施后,拿着被褥跳进水渠里。一床被褥不够,再加一床。半小时后,终于将漏水的大缺口堵上,村民纷纷将填满土的袋子提了过来,何清在水里一层一层码好,直到下午二点才忙完。回到村里,何清饭也没吃,累得睡着了。
“要不是水来得及时,池塘里的鱼就干死了!”高冲村5组村民金四才很是感激。
金四才是脱贫户,3亩鱼塘和两亩水稻是他的收入来源之一。久旱无雨,水稻田干裂处有一指多宽,鱼塘的水已经见底。
“以前种过田,理解干旱时村民的心情。能早一天把水送到,就尽可能早一天。”何清说。
没有水浪费,高冲村1、2、4、5组350余亩水稻田得到及时灌溉。微风轻拂,稻香弥漫。
掘井润民心
“几十年都没事,今年太干了,井里都没水!”关刀镇高冲村6组村民邓贤明说起生活用水,直摇头。
6组生活用水来自屋场三个小井及村民自发接得山泉水,今年特大干旱,生活用水成难题。
8月7日晚上8时,县政协驻高冲村第一书记汪俊在入户座谈时得知本地有个狗老坡,坡有口老井,出水很好,当即拿着柴刀,打着手电筒,与村民寻找水源。
沿路丝茅、竹子封路,何清斫通路径,历时两个小时才找到老井。经现场查看,老井出水量不大,一日一夜只有7个立方出水,不够6组生活用水之需。汪俊不死心,第二天凌晨5点至狗老坡,在一处荒芜的烂泥田看见积水,随即下田查看。经过半天挖掘,汩汩的泉水源源不断冒出。汪俊随即取水化验,水合格后,向上申请资金。
井挖好了,山路狭窄崎岖,村里都是老人孩子,百来斤的井圈如何抬上去?
汪俊与何清随村民拿着扁担就出发了。连续三天的搬抬,汪俊双手厚厚的老茧磨出血来,肩膀疼得受不了,他用毛巾垫着又和村民干在一起。井建起来了,汪俊冒着太阳拿着电钻帮着村民钻好埋管道,接好水管,修建20方的储水箱。
图文编辑:黎子凡丨责任编辑:胡颖
审核:黎赛明丨监制:黎雄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