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山区企业,接力二十余年,支持慈善事业,体现的是企业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折射出的是通城各界人士对慈善已蔚然成风。”8月18日,咸宁市民政局与华中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陈荣卓教授组成的调研组,对通城慈善事业发展情况开展为期两天的深入调研。在对云仁基金会的发起企业——平安电工集团的慈善历程及通城慈善事业取得的成效了解后,调研组给予高度评价。
作为民营经济较发达、经商人士众多的通城,如何把包括工商界等社会力量凝聚起来,逐步发展壮大慈善事业,通城县开展了长时间的探索实践,逐步形成了良好的“慈善光荣”“奉献慈善我有责”的社会价值导向,创造了较大的社会效益。
“富而思进,富而思源。没有各方面的支持,企业发展不起来,也成就不了我个人的事业。回报社会天经地义。”通城县云仁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平安电工集团董事长潘协保,谈到自己二十多年力行慈善而不辍的初心,发自肺腑地说。而正是在潘协保的带动、感召下,云仁基金会一呼百应,2022年7月会员发展到216人,包括平安电工干部职工、企业家、教师、农民和小商贩等各个层次人员,共募集资金140余万元,800余名老人、孩子受到资助。
6年来,“小红帽”志愿者协会会长孔庆平按照“帮社会之需、助他人之困、补政府之缺、成自己之愿”的服务思路,先后创办了小红帽公益、同梦社会服务中心,发展志愿服务队14个,志愿者1067人。
“找准关键的有影响力的人,充分激发、引导其参与公益慈善事业的热忱,发挥其带动力、感召力,则会事半功倍。”多次参与指导云仁基金会工作的通城县民政局负责人杜欣艳说。
抓住关键力量,以点带面,产生“一花引得百花开”的放大效应。玉立集团董事长黎珊玉、福人药业董事长吴宇星、瀛通通讯董事长黄晖、三赢兴科技董事长刘传禄、红珊瑚药业董事长王高华等一批企业家及孔庆平等一批社会人士纷纷参与慈善事业。唐爱公益慈善基金会等先后成立,“一点爱”“童享阳光”“助学圆梦”3个专项基金正在紧锣密鼓筹建中,即成为通城慈善组织的新军。
“运行要透明,财务及时公开,就有公信力,才更有感召力。”6月22至24日,一堂慈善事业发展的公益课在通城县民政局会议室举行,受邀的省慈善总会项目部专家程昭,为全县11个乡镇185个村(社区)的“幸福家园”村社互助项目主要负责人,进行为期3天的专项培训。通过现场指导,全县185个村社基金全部激活。
通城县民政局对有意向的爱心单位或个人主动联系,积极与村社对接,让慈善资源与需求无缝对接。目前,通城县云仁公益基金会通过省慈善总会“幸福家园”村社互助平台对关刀镇道上村云溪学校幼教楼捐资100万元,已完成项目发布和捐赠工作。
规范运行是慈善组织得以行稳致远的根本保障。一年一度的慈善组织年报,通城县的5个慈善组织年报率100%,合格率100%。
引导激发慈善组织壮大,促进运行管理规范,再辅之以每年“通城慈善之星”评选的激励,利用抖音、网媒等多种新媒体开展宣传,为通城慈善事业引来源头活水。至2021年,通城县207家民营企业踊跃参与,为乡村振兴募集资金1.79亿元,6422位贫困人员实现脱贫。近三年来为教育事业捐款2000余万元,1.2万名从小学至大学的通城籍学子受惠,云溪等9所崭新学校成为8000余名学生求学之地。2022年6月份,在全县范围内开展的“助力乡村振兴,共建美丽通城·慈善一起捐”活动,募集善款285.65万元。
崇善行善,仁爱成风。通城慈善事业的勃兴,如丝丝春雨,滋润千家万户;如旭日之光,给无数或孤寂、或痛苦的心灵送去一抹希望的亮色。(通讯员 王洪 吴芬芳)
图文编辑:黎子凡丨责任编辑:黎赛明
审核:傅凡丨监制:黎雄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