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桂书院】七绝·三溪九港十八洞(30首)

作者:吴龙海



一、云溪

溪映祥云云绕溪,乘龙踏凤两相携。

风情一洞千年唱,水秀山奇客入迷。

(注:关刀镇境内。)

二、石溪

石峻溪幽溪沸石,连湘抱鄂岁华持。

建鸡待报承鸿运,欲步黄金好拾诗。

(注:马港镇境内。)

三、大溪

紫气东来接楚阳,磨盘转起地天长。

常凭玉镜观光旅,探水崇山四季芳。

(注:四庄乡境内。)



一、北港

断峰山下碧流长,港绕龙门日月扬。

七女戎关堪绝韵,重兴赋笔焕文昌。

(位于通城县西北部。)

二、马港

隽水源头陆水倾,传闻汉将驻军营。

马援治港威声赫,遂得佳名契姓成。

(注:位于通城县西南部。)

三、鲤港

涧曲支流汇港流,犹疑鲤跃逐扁舟。

明清代立兴商贾,十字长街誉隽州。

(注:位于通城县东部。)

四、梅港

五岭如梅五瓣开,相思载水水衡财。

赛锣赛亮非遗录,一港风情锦绣裁。

(注:位于石南镇梅港村。)

五、左港

飞流直下向杨山,大垻高横碧水关。

湘鄂闻名善源谷,欢遊雅客共鸥闲。

(注:位于五里镇西南部左港村。)

六、南港

枫树清澜秀色融,欢腾一路鄂湘通。

悠悠两港称南北,汇合庄前毓蕙风。

(注:位于湘鄂交界的北港镇南港村。)

七、东港

黄鹤山高东麓名,桃源浦水一朝倾。

菖蒲港上寻风景,不绝清波畅九瀛。

(注:位于隽水镇东港村。)

八、石港

龙涎本自出龙山,泻入新庄碧水湾。

醉石多情名港噪,流经数里不思还。

(注:位于塘湖镇石南村。)

九、松港

旧说九狮望楚楼,张家圣井玉泉流。

七星伴月庄前挂,犹以松轩奂港讴。

(注:位于马港镇松港村。)


一、守仙洞

东接崇阳腾紫气,西临清水富村庄。

相传吕祖曾司守,不靠神来福自长。

(注:位于四庄乡东南部。)

二、丁仙洞

境倚平江洞脉长,衔山带水好风光。

丁家和尚云游处,老者成仙赐福乡。

(注:位于马港镇丁仙村境内。〉

三、龙潭洞

五花境内龙潭隐,传说阴河接洞庭。

埧锁拦腰波竞起,山青水秀百家馨。

(注:位于四庄乡五花村境内。)

四、望湖洞(又名望夫洞)

夫君出外盼回归,故有贤英热泪飞。

久上华罗徒怅望,仍留福地洞生辉。

(注:位于塘湖镇望湖村境内。)

五、马料洞

洞秀龙山金麦庄,黄巢起义闹兵荒。

古时马料添加处,鄂赣湘边美誉扬。

(注:位于麦市镇金麦村南部。)

六、狼荷洞

塘湖境上感恩河,旧赞灵狼斗兽魔。

于尽方赢欣载物,风光满洞福田多。

(注:位于塘湖镇狼荷村。)

七、石门洞

东至黄袍龙印接,石门夜合话神奇。

今欣洞达康庄道,五福齐临颂盛时。

(注:位于塘湖镇阁壁村东北部。〉

八、锡山洞

锡化银来一洞装,群山积翠逐风光。

乡振村兴逢清世,百姓安居话富强。

(注:位于五里镇锡山村。)

九、台源洞

史话康熙第八年,五台僧主到台源。

门徒广纳扬名气,传佛功高半洞恩。

(注:位于关刀镇台源村。)

十、李婆洞(又名李和洞)

麦市天门西坳近,传奇五代李婆和。

清朝葛姓方居守,独领风骚百代歌。

(注:位于麦市镇天门村。〉

十一、张源洞

黄鹤南边舞陇头,张源洞里竞风流。

密岩山对歌尧日,一姓抱团时代谋。

(注:位于关刀镇台源村境内。)

十二、彭家洞

彭洞东连上塔乡,青山处处竞芬芳。

勤劳向善名遐迩,著就笙歌唱小康。

(注:位于马港镇中塅村。)

十三、欧贞洞

阳雀翻飞近推垅,欧贞始祖择贤成。

迎来九姓同居住,便有金徐占上荣。

(注:位于马港镇何婆桥村。)

十四、六亩洞

狮子山灵风水生,刘公构造大昌成。

开基六亩兴隆运,顿以名宣世代行。

(注:位于塘湖镇石坪村东部。〉

十五、桃源洞

银邑桃源岁月红,山欢水笑锦溪通。

王程吴习小康悦,洞上风情耀楚风。

(注:位于隽水镇桃源村南部。)

十六、青草洞

梓水西连北菜墩,周公明代首安身。

皆因草富名方起,后引滕洪此地臻。

(注:位于四庄乡大溪村境内。)

十七、黄泥洞

两处黄泥洞不同,前归麦市后高冲。

如今共把新村建,各领风骚各自雄。

(注:一洞于麦市镇花园村西部;一洞于关刀镇高冲村东部。)

十八、季山洞

李季山公清代还,安居落旦越雄关。

相师隐此彪青史,只待新开旅业班。

(注:位于五里镇季山村。)

图文编辑:吴滟|责任编辑:胡颖|审核:傅凡

监制:黎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