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吴雷】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推进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落实落地,全面总结2022年共同缔造、联农带农和项目建设情况,统筹安排2023年乡村振兴、经济运行和项目建设工作,推动全县重点工作开好头、起好步、谋好篇,为全县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1月8日,县委书记刘中英,县委副书记、县长杨修伟率团开展共同缔造、联农带农、重点项目拉练检查。
实时更新拉练检查动态。
第二十二站
18点05分
南虹村共同缔造点
南虹村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动群众“办法一起想,事情一起干”,广泛开展共同缔造活动。
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村民群众为主体、问民需、集民智、解民题,多方举措完善决策共谋的群众参与机制,以“星场夜语”“群众座谈会”“党员代表会”“入户走访”多种形式推进村民参与村规民约制定、村湾环境治理、联农带农发展,有效保障了村民在村级事务管理中的主体地位。坚持支部带着党员作示范、党员带着群众干,主动作为,成立油茶、优质稻、水产养殖等相关合作社,发动广大村民入社参股,投工投劳,跑出了村集体产业发展“加速度”。
第二十一站
17点45分
塘湖镇知青庄园(二期)
湖北知青书院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位于塘湖镇狼荷村,地处幕阜山生态旅游公路旁,背倚峰峦叠嶂的龙背山,总占地面积2938亩。知青庄园项目总投资2.5亿元,已投资6000万元。二期计划投资1亿元,以乡村旅游为核心,构建新下乡生活方式,推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带动餐饮、住宿、娱乐、观光、购物、种养、手工业等相关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和联农带农。
二期全部建成后,将争创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华中区农旅综合开发示范标杆,可提供长期就业岗位100余个,季节性就业岗位400余个,为农户年增加工资性收入超过700万元;增加土地租金等收入200余万元,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融合发展。
第二十站
17点25分
井堂村共同缔造点
在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中,麦市镇井堂村坚持党建引领,全面村湾治理123+N机制,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治理架构,推行1个校村联建大党委领导,建设1个村湾党支部、组建1个村湾治理工作专班,引进3家企业订单式产业发展,充分挖掘吸引志愿者组织、校村联建共建单位、红白理事会若干个社会组织参与村湾建设,充分激发尊重参与的热情,凝聚群众共识、共同缔造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
第十九站
17点10分
麦市镇5G云养猪联农带农基地
该基地由云牧智农(武汉)科技有限公司、麦市镇政府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驻村工作队三方联合打造。采取“原生态+5G云”的养猪模式,让养猪生产到销售全过程可视化、可控化、可溯源,为消费者提供原生态熟食土猪品牌。
公司联合各产业相关公司、合作社、家庭农户及相关服务机构等成员共同参与,围绕生猪繁育、饲养、销售、加工,建立全产业链服务体系,做活“农民主体+公司服务”的运营管理模式,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实现“1+1>2”的放大效应。目前,基地已带动井堂村69户村民饲养“两头乌”,每年为井堂村增收创收10万元以上。
第十八站
16点30分
云水村移民家园项目
关刀镇云水村移民美丽家园项目于2022年6月动工建设,项目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村级道路硬化、路边绿化、新建文化广场、水泥路加铺沥青、广场铺装等。项目的建成,有效完善村级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提档升级,村级面貌焕然一新,推动了云溪片区旅游发展。
第十七站
16点10分
关刀镇道上村万家山屋场
2022年,万家山屋场抢抓机遇,坚持党建引领,广泛发动群众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通过“村民自筹、发展共建”的方式,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实行“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的“五共”工作法,引导群众共同参与万家山新屋场的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整治、乡风文明治理等村湾建设,走出一条绿色发展共建共享的乡村振兴之路。
决策共谋。设立村委会理事制度,建立“一事一议”工作方法,搭建议事平台。通过村湾夜话、田埂唠嗑、“村村响”、入户走访、宣传标语等形式,加大共同缔造宣传,把“话筒”捧给群众,让群众当“主角”,推动“民事民提”“民事民议”,确保村湾各项事务决策民主、群众认可。
发展共建。围绕乡村特色,以解决群众所需所盼为中心目标,坚持不搞大拆大建,不搞大包大揽,着重保护农村自然生态,坚定农民主体地位,建设更具特色、更加实用,更让群众满意的美丽屋场。建立“党委+党支部+党小组+中心户长+农户”共同缔造组织架构,万家山屋场成立了党支部,党员带头参与人居环境整治、森林防火、防汛抗旱等志愿服务活动。
建设共管。构建村民议事制度,成立环境卫生评议小组、志愿服务队。实行“积分制”管理,围绕治安综合治理、美丽庭院、移风易俗制定积分制细则,对积分赛名靠前的进行奖励,激发群众内生动力。
第十六站
15点30分
五里村池塘“零排放”圈养高密度水产养殖基地
基地占地面积1.6万平方米,建设内容包括池塘改造、池塘圈养项目建设、进排水分离及增氧吸水等配套设施建设等,现建有圈养桶20个、尾水分离塔5个和尾水处理桶15个。
基地依托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咸宁市水产技术推广中心和通城县水产局技术指导,通过池塘“圈养”项目实施,创造无污染绿色有机水产品,养殖排放标准达到SC/T9101标准,实现养殖废弃物的“零排放”,适合“名特优”品种养殖。每个“圈养”桶水产品产量可达2000斤,产值3至5万元,采取“圈养”模式的产量、效益高于普通池塘养殖产量、效益5倍以上,病害发生率降低70%以上,鱼药使用量降低80%以上。基地可带动劳动务工14人,其中含脱贫户6人,平均带动增收8829元,投产后可带动村级集体经济年增收10万元,有效促进渔业增效、农民增收、产品增质。
第十五站
15点05分
五里镇尖山村同家冲屋场
同心同德同家冲,共谋共建好家园!自今年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工作以来,尖山村广泛发动群众践行“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的缔造理念,引领群众缔造美好家园,幸福生活的画卷延绵铺展开来。
决策共谋,倾听民声定规划。坚持以村民为主体,充分尊重村民意见,调动村民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借助屋场会等平台组织村民共谋屋场建设规划。
发展共建,清违清障美家园。尖山村党支部融合党意民心,找准与群众思想的共鸣点、与群众利益的交汇点,坚持用心沟通,用感情说话,不以市场化的方式做伤害村民感情的事,从改造人居环境入手,改善提升村容村貌,动员群众共同建设美丽村湾。
建设共管,党员领岗显担当。村“两委”将党建引领贯穿始终,由党员发动村民参与共谋共建,建立纵向到底的共同缔造机制,逐步实现从“干部干、群众看”到“干部群众一起干”的观念转变。健全治理体系,尖山村还成立共同缔造理事会、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等理事机构,构建横向到边的村民自治体系,不断吸纳全村党员、村湾乡贤、能工巧匠为会员,让村湾群众在协商中增进互信、达成共识,形成共商共管的良好村湾风气。
第十四站
14点50分
踏水村农产品交易中心
近年来,马港镇扎实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引导村民发展农业生产,形成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农副产品。为着力解决特色农副产品“买卖难”和“有市无场”的问题,促进农民既增产又增收,提升镇域农业发展潜力,镇党委政府选址踏水村杨塘坳集镇建设农副产品交易中心。
踏水村农副产品交易中心项目规划用地面积12000m,总建筑面积2800㎡,总投资约400余万元。交易中心设置线上电子商务专区、线下实体交易专区和特色赶集专区等三大功能区。项目建成后将每年为踏水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加15万元以上,年创税收约10万元,对促进当地及周边农产品的生产和流通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将有效带动当地村民就近就业,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第十三站
14点25分
马港镇九岭村石板李家共同缔造点
九岭村位于马港镇南端,全村共有六个村民小组,472户1601人,版土面积3.4平方公里,党员45人,村干部5人,中心户24户(其中党员17人,群众7人)。
该村坚持党建引领,构建“党支部+党小组+中心户长+农户”纵向到底组织服务体系,择优选聘24名中心户长,明确其职责,悬挂标识牌,印发履职手册,并就近联系服务20户村民,打通政务服务“最后一米”。在党支部领导下,建立横向到边的“1+3N”村民自治架构,将每个村民纳入其中,建立合作社、理事会、志愿服务队等村民参与村级事务的3类平台,合作社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理事会带领群众共建共管美丽村湾,志愿服务队开展力所能及志愿服务,激发群众参与村级治理的积极性,使村民由“旁观者”变为“参与者”。
第十二站
13点45分
大坪村乡村振兴微工厂
大坪乡坚持把发展产业、提供就业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举措,通过建设乡村振兴微工厂,引进能人回乡开办企业,让有劳动力的脱贫户在家门口就业,不断增强脱贫户持续增收能力,实现群众增收、村集体增益、企业增效、产业增强。
大坪乡大坪村乡村振兴微工厂入驻企业湖北药姑山生态产品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生态种植、生产、科研开发、销售、农林业科普于一体的创新型现代生态农林企业。公司采取“公司+农户+基地+生态旅游”四位一体运营模式,大力带动当地贫困户楠竹销售,有效地促进了林特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实现以“项目带就业促脱贫”的新路子。目前,公司直接安排25户贫困户在基地工作,带动周边800余户农民种植楠竹,农民人均年增收8000元,解决了当地农民脱贫和致富问题。项目建设成效显著,不仅保护了区域生态环境,还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促进了农村产业经济结构调整。
第十一站
13点30分
大坪乡花墩村共同缔造点
大坪乡花墩村以村十一组、十二组为基础,辐射周边村组,创建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以“推动靠党建引领、管理靠村规民约、谋事靠群众商议、建设靠投资投劳、材料靠就地取材、增收靠产业发展”为原则,构建“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的乡村治理新格局。
坚持党建引领。把党的领导贯穿到创建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全过程、各方面,切实加强党建引领,有效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把大坪乡花墩村党总支建成领导花墩村建设治理的坚强战斗堡垒。
坚持群众主体。践行“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尊重群众意愿,从群众关心的事情和让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激发群众内生动力,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建设美好家园。
坚持统筹各方。通过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调动各方力量,整合各方资源、组织多方参与,推动“三改”,建设“四园”,开展“五清”,扎实有效推进花墩村人居环境建设和整治工作,打造新时代共建共治共评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第十站
11点50分
湖北绿康种苗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这为我们发展现代化农业指明了方向。
湖北绿康种苗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是通城县重点农业项目,是一家蔬菜、水稻种苗集约化育苗公司。公司成立于2020年,注册资本200万元,累计投资500万元,建成1个5亩连栋大棚、44个钢架育苗大棚,面积60亩,通过网络平台销售渠道,蔬菜种苗销往湖南娄底、常德,湖北武汉、江西南昌等地。目前,水稻秧苗、蔬菜种苗供不应求。
2022年,该公司紧跟政策,扩大产能,新征51亩,新建连栋大棚11栋,固定资产建设投资549万元,一年可实现五批次轮育,总共可培育水稻栽种面积5000亩的秧苗、其他种苗9500万株,产值1400万元,利润300万元,就地就近就业可长期安排20人以上,每年4个月农忙时每天可达80人以上,年发工资160万元。
第九站
11点35分
北港镇横冲牛蛙基地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北港镇横冲村按照“村社一体,合股联营”思路,采取“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形式探索出一条经济发展的“同富模式”。
作为横冲同富同治产业之一的横冲牛蛙基地项目约占地约80亩,总投资130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300万元,可建池面积65亩43290平方,六成利用率可建60平方标准池430个。项目建成后,年产商品牛蛙产量约200万斤,年产值2000万元,税收50万元,可就近就地安排30人就业并优先脱贫户,每年增加当地村民收入150万元。
第八站
11点
石南镇乡村振兴助农超市
石南镇积极创新产业帮扶模式,激活联农带农机制,引导群众成立乡村振兴助农超市,通过收购代销农副产品、等价置换等方式,帮助农户把产品卖出去、卖出好价钱。
超市主要收购、销售石南镇及周边乡镇农户的农产品,以土猪肉、牛肉、干豆角、干辣椒等农产品为主,覆盖全县多种绿色农产品。在销售上,不仅有线下实体销售,还开通了网络平台,通过直播带货的方式销售农产品。
第七站
10点45分
石南镇樊店二南屋场
共同缔造不是一蹴而就的,更不能“一刀切”,要做好“潜功”,要让群众感受到通过自己的一点点持续努力换来身边环境不断变美,激发群众积极参与的内生动力,共同缔造美好生活。
石南镇樊店村二南屋,全组33户168人,党员6人,耕地200余亩。二南屋积极响应“美丽家园,共同缔造”号召,成立村湾党支部,搭建议事平台,驻村工作队及村组负责人围绕共同缔造存在的问题,召集群众代表碰头商议,开展“星空屋场会”,统一思想,汇聚群众智慧和力量,围绕“拆、修、栽”,破解治理难题,转变群众思维,带动村湾各项事业发展。
第六站
10点20分
隽水镇石泉庙前塘屋场共同缔造点
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试点工作开展以来,隽水镇石泉村坚持党建引领,以激发村民自治为切入点,按照“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的要求,积极多元共治的乡村屋场治理模式,引导村民共建美丽屋场,共享美好生活。
以屋场为单位,通过召开屋场会、村民小组会等方式,制定了完整的组规民约,组织成立了“一队六会”,即治安巡逻队、村湾理事会、乡贤联谊会、红白理事会、财务监督会、小组组委会、人民调解委员会等群众自治组织力量,建立自治组织职责管理制度,实现民事民提、民事民管、民事民议。
第五站
9点45分
四庄村元胡中药材种植基地
基地种植面积1000余亩,于2022年10月正式建设,主要种植元胡、浙贝母等中药材。通过劳动务工、土地流转等方式帮助农户130户,户均增收8000元以上,大力促进脱贫户、监测户增收,有效巩固了脱贫攻坚成果。
第四站
9点25分
四庄乡四庄村皮家庄共同缔造点
四庄乡四庄村充分发挥村党组织作用,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开辟政府与群众对话渠道,通过微信群、入户座谈、屋场会等方式,充分了解群众意见诉求,形成决策意见。组建以皮家庄党员、中心户长、专业能人等为重点的乡贤智囊团,通过言传身教,引导广大村民摒弃陈规陋习,培育文明新风。同时,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充分尊重村民的知情权、决策权、监督权,打造独有特色、独有风格的美丽皮家庄。
第三站
8点55分
沙堆镇石冲村共同缔造点
在乡村振兴工作中,沙堆镇石冲村充分运用共同缔造“五共”理念,发动群众“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形成“事事有人想、事事有人干、事事有人管”的村庄治理格局,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民群众建设家园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改善人居环境,凝聚社区共识,塑造共同精神,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好调动村民参与社会治理,助推乡村振兴。
第二站
8点35分
沙堆镇大柱山村粮食烘干站
项目总用地0.6668公顷(约合10亩),设计总建筑面积3600平方米,其中:干粮温控储存仓库900平方米,去杂烘干车间900平方米,湿粮暂存仓库1000平方米,办公楼600平方米,乡村振兴成果展厅200平方米。配套建设道路、停车场、绿化、大门、围墙、环保设施及给排水、供配电、消防等公共设施。
项目实施后可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年均12万元以上,带动周边脱贫户、监测户、一般农户35人就近就业,集体增收3.5万元。大力发展脱贫产业,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步伐奠定坚实基础。
第一站
8点10分
通城县城东新区路网沙堆北路项目
通城县城东新区路网沙堆北路位于通城县城东新区北部,项目区属于低丘岗地地貌区,拟建道路沿线大部分为住宅、菜地等,局部为鱼塘、水库等,地面标高一般在98.201-123.998米之间。
本次设计沙堆北路起点位于规划菖蒲大道桩号K0+000,终点接现状解放东路,桩号K1+132.879,道路全长1132.879米,红线宽40米。
沙堆北路于2020年五月中标,确定重庆和亚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为中标人,预计于2023年10月底完工。沙堆北路建设意义重大,是连通通城县党校、实验学校及城东的主要道路。
内容实时更新中
图文编辑:黎子凡丨责编:胡颖
终审:胡颖丨监制:黎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