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5日,正值元宵佳节,通城县人民医院心内科团队比平时更为忙碌,顺利完成一例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微创介入封堵术。
患者为71岁男性,春节前因胸痛2天,误以为是胃肠道疾病,未予重视;后胸痛持续不缓解并呼吸困难,由家属送至县医院院急诊科。行心电图提示前壁心肌梗死收治心血管内科,进一步完善心脏彩超见左室室璧瘤行成,左室间璧近心尖部穿孔入右室,射血分数37.0%。
住院期间反复胸痛,并出现心衰不能控制,心血管内科胡龙才主任联系技术帮扶单位,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心血管病医院副院长张刚成教授多次研究,反复讨论,认为患者有手术指征,但是患者高龄,心肌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开胸体外循环手术修补风险极大,综合考虑介入治疗是合适方案,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后,并制定了详细的手术策略。首先术前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完善冠脉造影开通罪犯血管,再由麻醉科协作在全麻下行室间隔介入封堵,术后超声影像科郭勇主任医师,行心脏彩超显示封堵器位置稳定,残余少量分流,右室及肺动脉压力明显降低,达到预期治疗效果。术后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症状明显改善,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择期出院。
心血管内科学术带头人胡龙才主任医师介绍,室间隔穿孔是急性心肌梗死的严重并发症,一旦发生往往迅速出现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死亡率极高。据文献报道,接受内科保守治疗的心梗后室间隔穿孔患者中,约25%在1天内死亡,50%在1周内死亡,80%在4周内死亡。据了解,为70岁以上心肌梗死患者成功实施经皮室间隔穿孔介入封堵的案例在市县级医院鲜有报道,手术成功标志着我院介入治疗技术不断突破技术瓶颈,又取得了新的突破,同时也充分体现了我院在湘鄂赣周边地区疑难危急重症抢救的水平,以及在心脏介入、麻醉、危重症监护、超声影像等方面的协作水平及综合实力。
(心血管内科 李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