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城塘湖:修复“生态伤疤” 让废弃矿山“披绿生金”

【全媒体记者 胡远】日前,塘湖镇生态修复项目正式开工,该镇龙印村3个采石场矿山生态修复“攻坚战” 全面打响。那么修复“生态伤疤”,实施废弃矿山精准治理,将会实现哪些效益?记者进行了现场采访。

3月29日,当记者来到塘湖镇巴毛山采石场,只见山上植被尽毁,山体满目疮痍。负责生态修复的机械和运输车辆分散在矿山各处,修整山体、清除碎石。

据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工作人员介绍,2015年,通城县有29个采石场(非煤矿山)。为响应国家生态环境保护的需要,通过大力整治,到2018年关停了19家采石场。其中狮子村巴毛山采石场和龙印村建材厂石灰岩矿矿山是2018年政策性关闭矿山,主要开采建筑石料用灰岩,矿山生产历史较长,对地质和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通城县自然和规划局党组成员 李湘平:这19家矿山有12家要通过工程,就是要投入人力、物力、财力来进行生态修复。其中7家是通过自然复绿的,这12家矿山已经修复了10家,目前仅剩龙印村和狮子村采石场,那么这两个采石场根据中央环保督察的要求,必须在今年年底完成生态修复的任务。

李湘平告诉记者,矿山生态修复有多种模式,一是由财政全额出资,二是由市场化运作。通城县塘湖镇巴毛山采石场、龙印村建材厂灰岩矿矿山生态修复工程、龙印桥采石场矿山生态修复工程为省级环保督察“回头看”重点督办的矿山生态修复项目。该项目由国有企业县城发矿业集团作为项目单位,施工单位为国有企业核工业志诚建设工程有限公司,预计在2023年12月底前完成。

通城县城发矿业集团副总经理 卢恒:根据县委、县政府的相关文件要求,城发矿业集团承揽对前期关闭矿山修复工作的发包方,因历史原因,矿山被前期业主开采得遍体鳞伤,凌乱不堪。主要对因前期业主开采损毁的山体进行复绿复耕复垦工作,将这些山体进行边坡整形,恢复绿水青山给老百姓。

但对于市场化运作的矿山生态修复,是否能够私自处理剩余采石料,李湘平向记者解释道。

通城县自然和规划局党组成员 李湘平:自然资源部2019年的6号文件和省人民政府2015年80号文件都有明确规定,对于剩余的采石料可以处置,优先用于矿山的生态修复工程,确有结余的,可以向外销售,销售是在政府的平台销售,不存在企业私自借矿山生态修复开采石料的行为。

矿山修复治理后,将恢复和改善矿山地质环境和生态环境,可生态修复林地、耕地面积共计约30万平方米,将废弃山体建设成为规划合理,环境优美,具有良好经济与社会效益的生态农业生产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通城县自然和规划局党组成员 李湘平:第一可以消除历史遗留矿山的安全隐患。第二是响应美好环境和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消除隐患以后,矿区通过种植各种植物绿化美化。第三通过整治以后,通过覆土可以增加耕地面积。我们这两个矿山通过生态以后可以增加180亩的耕地。

塘湖镇龙印村村民 金伟祖:这次矿山生态修复,对老百姓来说是件利民的好项目,如果今后的树栽起来了,环境也会变好,也排除了安全隐患,作为老百姓来说一定会支持。

图文编辑:黎子凡丨责编:胡颖

终审:姜岳云丨监制:瞿林农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