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孙付浩)近年来,通城县马港镇潭下村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积极探索创新“农家书屋+N”特色模式,组织开展专题讲座、读书班、“第二课堂”等“扶智”“扶苗”活动,有效提升农家书屋使用效能和服务能力,为乡村振兴持续注入文化动力。
“农家书屋+文明实践站”,理论宣讲润民心
“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党用伟大奋斗创造了百年伟业,也一定能用新的伟大奋斗创造新的伟业。”3月29日,潭下村党支部委员杨汉平带领党员群众重温了党的二十大报告金句并分享了学习心得,宣讲完毕后引导与会人员学习《二十大报告(单行本)》《党的二十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等书籍,通过沉浸式阅读强化学习二十大精神。
潭下村积极探索农家书屋阅读推广与文化志愿服务相结合的模式,将农家书屋提质增效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相融合,成立了二十大精神宣讲志愿服务队,深入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丰富内涵和核心要义,围绕党的二十大报告,谈感受、谈体会、谈收获,让农家书屋成为群众文化生活的“充电站”,全力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永放光彩。
“今天村干部用‘家常话’,向我们的党员、村民群众‘面对面’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真正把精神讲活了、讲透了,我感觉今天收获很多,以后我们要继续听党话、跟党走,用勤劳的双手创造更美好的生活。”村民郑世平激动地说。在分享过程中,大家聊家常、讲政策、谈体会、话感悟,原本枯燥的理论内容,在拉家常式的“乡音”中变得通俗易懂。
下一步,潭下村将借助持续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之机,充分发挥农家书屋思想文化阵地作用,把党的二十大精神、全国“两会”精神送入寻常百姓家,不断丰富创新学习教育形式,让基层党员群众能及时了解党的最新方针政策,做到思想上有收获,打通服务群众、学习宣讲的最后“一公里”。
“农家书屋+党支部”,文化赋能助振兴
眼下,正值春耕备耕时节,潭下村农家书屋里备全了各种各样的农业类书籍,许多村民纷纷走进农家书屋取“春耕经”,就如何应对“倒春寒”、如何选化肥等问题,积极查阅相关图书,谋划起今年春耕新打算,为春耕生产学技术、打基础。
“这本书里介绍的应对‘倒春寒’的方法很实用啊,今年我家对受冻的油菜早浇水、早追肥,现在受损很小”,“是啊是啊,自从有了农村书屋,我学会了好些生猪养殖和防疫技巧,去年我家肉猪就卖了好价钱”。日前,在潭下村农家书屋内,党员能手熊灿华正和村里的种养殖大户们围坐在一起交流分享读书心得。
潭下村将农家书屋与党员干部教育、农民增收致富有机结合起来,邀请党员致富带头人、农技人员,通过“书屋+培训”“书屋+活动”等多种形式,对在村农民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农技与致富”专题读书班和培训班,真正让农村书屋成为村民生产生活的“加油站”。
目前,潭下村农家书屋共有红色经典、农业技术、养殖技术、政策理论、法律科普、家庭生活等10多类书籍共900余册。为保证村民们的“读书自由”,切实打通了群众文化需求“最后一公里”,潭下村党支部安排在村党员轮流兼任书屋管理员,并设立了书屋管理员制度、书屋管理制度、书屋借阅制度、书屋文明公约等确保农家书屋正常运行。
“农家书屋+少工委” 兴趣培养促发展
“老师,捺要怎么写呢?”“写得真好!我也想写出这么好看的字。”近期,潭下村农家书屋内墨香飘溢,热闹非凡,一堂公益书法培训课正在进行。授课的书法老师是潭下村支部委员杨汉平。小朋友们在老师的指导下,手持毛笔,一笔一划,认真专注地练着书法,全心体验传统艺术的魅力。
“乡村振兴的希望在教育,文化振兴核心亦在教育。”潭下村少工委副主任吴燕霞称,“但乡村中小学生书法教育相对薄弱,绝大多数学校没有专业老师和书法课时安排。因此我们潭下村少工委联合潭下小学为想要学习书法的学生搭建‘第二课堂’,通过书法公益课带领农村孩子走进书法这门传统艺术,让文化自信深植于他们心中。”
此外,潭下村少工委还在农家书屋为学生选购课外阅读绘本、党史画册、红色经典故事等书籍,致力于打造一个引导学生唤醒阅读力、感受阅读乐趣、学习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小马书屋”。
下一步,潭下村少工委将以农家书屋为平台,组织开展实践性、综合性的体验活动,并进一步助力“小马书屋”建设,激励培养更多“小马克思主义者”,鼓励他们做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小千里马”。
图文编辑:祝思思丨责编:黎赛明
终审:黎赛明丨监制:瞿林农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