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里境泉 不醉不归
作者:谭永西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麹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
酒美人爽,人酒一体。这首传诵四方的《饮中八仙歌》是唐朝天花板级的诗人杜甫写的。杜甫在诗歌上的造诣极高,史称“诗圣”,可生活中杜甫却不是得意之人,平淡的生活中酒成了他最好的朋友,“纵饮久判人共弃,懒朝真与世相违”。平日里好与邻居的老翁整两杯,客人来了就“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即使是背着债务也照喝不误,“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高兴时不用说更要整两口:“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失意时就愁下酒,“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病了也不忘酒,“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酒慰藉了他,他也将酒慰人:“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可现实生活往往爱与天才作对,残酷的现实面前有时诗人也只有一声长叹:“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不难看出,杜甫把他对酒的热爱,都融入到《饮中八仙歌》中。此诗一出,国人喝酒兴趣骤增。你看,喝酒有多么洒脱,“举觞白眼望青天”、“佛前”也可以来“逃禅”;喝酒多么精神,“皎如玉树临风前”、“衔杯乐圣称避贤”。多少才情临酒喷涌如出,“斗酒诗百篇”、“挥毫落纸如云烟”、“高谈雄辩惊四筵”;多少豪情带着酒意,“脱帽露顶王公前”“天子呼来不上船”。在诗中,诗圣借汝阳王之口,说出心中之愿:“恨不移封向酒泉”。如果杜甫生活在当代,杜甫一定会改一下他的心中之愿,他会与黄石公、张良一样:把通城当作自己的栖居之地,与通城山水融为一体。因为,通城有酿酒小镇,桂乡有百里境泉。
酿酒小镇的人喜欢酒啊,在这里,几乎人人懂酒,家家营酒。桂花飘香时节,枫树畈的稻子也笑弯了腰,这时的北港人们收获了,丰收了,又开始了新一期的酿酒之季。藜花作曲,五谷为精,人们把对美好生活的希望揉于其中,酿出酒来,满镇飘香。枫树闻着都兴奋得涨红了脸,枫叶纷纷挣脱树的束缚,哗哗哗地飞离树梢,奔向酒家,也想大醉一场。待着枫叶醉红,人们又挑起酒担,走向五湖四海,到祖国各地送去“酒”的祝福。年底了,酿酒人再拿着换回的钞票返回家乡庆祝新年。北港镇一位知情人士说:“北港的酒文化深厚,北港的酒收益丰厚。近几年,北港银行居民储蓄高居全县榜首,酿酒业首当其功啊。”“有点酒就想吸引住杜甫啊?”有人发出这样的疑问。
“杜甫来了一定舍不得走。”百里境泉酒业李英成自信满满:“我们这里的风景秀美,我们这里有绝世佳酿,我们这里耕读风正,我们这里是诗词之乡。哪一样杜甫都喜欢,他来了可以隔篱举杯,可以相邀和诗,可以欣慰这里有‘广厦千万间’,在这里可以与诗友‘俱欢颜’。”
“重要的是我们这里有好水。”李英成不忘补上一句:“好水出好酒。”好水在哪?好水就在狮子山,狮子山有一口泉,泉水冬暖夏凉,清冽甘甜。相传有一年干旱,一对神狮也觉得口渴,就出来找水喝。久之不见,就分散寻找。公狮听到人言北港,暗想港里有水,就来这里找水。行至方塅,口干体乏。正无精打采,忽而一道清风吹来,神兽鼻灵,一嗅湿润中夹着香甜,知有好水源,就循风一跃,来至枫树畈大屋泉眼边。泉水好啊,神狮狂吸一顿,百骸通泰。他知泉水金贵,就死死守护,不再离开,久而久之化作山峰,后人将该山取名狮子山,山泉取名狮子泉。母狮思恋雄狮,凝视公狮离去方向伫立原地,等待情郎回归,久而久之化作相思山。方塅山因神狮腾空,着力处下沉三里,也就是今天的沉三里。由于沉三里地下暗河与狮子湖相通,山体下沉,暗河压力增大,从此之后,狮子泉逢雨不溢,遇旱不涸。
好水酿好酒。勤劳智慧的通城人们怎会放过这一优质资源,在宋代,居住在狮子山下的枫树人就开始了酿造美酒。当时,枫树畈有两个大家族,一户姓李,一户姓邓。两姓人家共取狮子山泉水酿制白酒,所酿之酒百里飘香,供不应求。生意好就有竞争,曾经李姓的几个后生想占住狮子泉,对邓姓挑水人的冷眼相向。邓姓的年轻娃也不想与李姓的共享,对李姓的挑水者也指桑骂槐。两个族长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一合计就商定两个家族一起合开一个酒坊,就叫作和酒坊,寓意和睦相处,并立村规,全村人要以和为贵,共享佳泉,酒坊所得,重在资助后人读书。于是,枫树畈两姓共建作坊,流传至今已有千年。
作和酒坊为“和”而建,枫树畈因“和”而兴。“和”之日久,民风淳朴,耕读大兴。直到现在,这里还是人才辈出,人杰地灵。前不久,朋友告诉我,这个小小的山村现在竞有七八个硕博导师,有的还在海外著名的高校指点江山,还不说这里的商界大腕、政界精英。你说这里神不神奇。当然,枫树畈人念叨得最多古三贤李栗奉、李景湖、李植先,特别是对李景湖忠勇护国的故事更是津津乐道。作和酒坊传至清代,一代乡贤李佳璋担纲坊主,他善经营,重情义,为人侠义豪爽,平常之日解纷排难,赈饥救荒,逢年过节,必遍请乡邻,共品佳酿。其人远近敬重,其酒名动八方。年老时恰逢国家有难,他“捐需护国,命侄从王。”其侄景湖是个有志青年,早读书,晚习武,文武兼备,有勇有谋。他听从叔命,慷慨从军,临别喝下三碗壮行酒,誓言不建功勋不回乡。他统领“福、仁、义、恭”字诸营,驻防蕲州,“亲冒矢石,视险如夷,斩关夺隘,厥功甚钜,既升同知”。咸丰七年,在几倍于已强敌的包围中,自知难有回天之力,他向着故乡拜了几拜,喝下一碗辞行酒,转头杀进敌阵,流尽最后一滴血才倒下。朝廷闻之,追赠知府以表其忠。噩耗传回家乡,全村人万分悲痛,佳璋公以年迈之躯亲率族人祭拜,当日枫树大屋枫叶似血,狮子山下湖水泛红。
作和酒坊传至今日,好酒遇上了好时代。枫树畈家家住的是新楼房,户户开的是小轿车,餐餐可以荤素搭配,日日可以把酒言欢。正是:“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美好的生活催生美好的梦想,为让传统美酒美上加美,枫树人李英成接过家传酒业,在作和酒坊原址狮子山兴建大型酒厂,他精益求精,访民间秘方,聚四方高人,扬传统工艺,辅现代科技,取狮子泉水,重酿酒中精品,名之为百里境泉!李英成说:“我的酒就是要让杜甫来了开口笑,李白来了诗百篇。”杜甫还没等来,前几日县城一个小酒仙来了。这个小酒仙品过千种佳酿,咽下万斤酒浆,见过不少大世面。李总端出一杯酒,笑眯眯地问:“这酒怎么样?”抿了一小口,小酒仙抹了一下下巴,缓缓地说道:“好酒!醇馥幽郁,回味无穷。”“这酒多少度?”小酒仙再抿一口:“45度。”看到检测结果是72度,小酒仙说:“冇想到。家乡还藏有这样的好酒!”西北工业大学专门研究食品的李寻教授来到狮子山,也大呼过瘾:“这是我过江南喝的最爽心爽口的酒”,并把这一行程写进他的巡酒日记《百里境泉出美酒》。
为让酒仙们能尽兴百里境泉,李先生还在狮子山上建造了百里境泉酒庄。在这个山清水秀的山庄里,可以琴棋书画,可以诗词歌赋。朋友,你说杜甫若在世,他会不会邀上李白等三五好友:“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会的,一定会的,他们一定会在这里与日月相邀,与山河共醉。说到这里,自己心底的酒虫子先被勾上来了,真想马上飞到狮子山上,在蒙蒙的月光下,在汩汩的泉水边,在知己的呼和中,邀上热情的红枫,挽着丰收的山风,为北港人民的幸福生活,为枫树畈的美好梦想高歌一曲,尽兴一场:“百里境泉,不醉不归”。
图文编辑:吴滟
责任编辑:胡颖
监制:傅 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