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吴雷】4月25日下午,由县卫生健康局、县教育局、县疾控中心和隽水镇卫生院联合主办的通城县“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宣传活动在北门小学举行。
4月25日是第37个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主动接种疫苗,共享健康生活”。活动现场,县疾控中心工作人员开展了“预防接种妈妈讲堂”健康知识巡讲,现场答题与家长互动。据介绍,目前中国预防接种的疫苗主要分为免疫规划疫苗和非免疫规划疫苗两大类。通过接种疫苗,能够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使儿童获得疫苗所针对传染病的免疫力。
学生家长 吴丽园:以前对疫苗接种有个误区,觉得打疫苗会对小朋友有一些伤害,比如有副作用或其他的,通过这次活动,让我知道接种疫苗是最方便、最经济、最有效的预防疾病的方法之一。
活动现场,还设置有预防接种知识宣传展区,向学生家长发放科普知识宣传单、小折页,普及预防接种及各类传染病的防控知识。
据悉,相关活动在全县11个乡镇同步开展。
一、预防接种日的由来?
1986年6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由原卫生部、国家教育委员会、全国妇联、广播电影电视部、经济贸易部、国家民委联合发布通知,成立全国儿童计划免疫工作协调小组,确定每年4月25日开展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活动。2023年活动主题为“主动接种疫苗,共享健康生活”。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活动的开展,为提高预防接种知晓程度、保护儿童健康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儿童为什么要进行预防接种?
婴儿离开母体之后,在外界环境中,容易受到各种细菌病毒的感染,且婴幼儿的各器官功能发育尚不完善,抵抗疾病的能力较弱。接种疫苗之后可以使儿童体内产生抵抗相应疾病的抗体,增强免疫力,从而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
三、免疫规划疫苗和非免疫规划类疫苗有什么不同?
免疫规划疫苗:又称免费疫苗。是国家规定纳入免疫规划的疫苗,婴幼儿出生后必须要进行接种,接种免疫规划疫苗是免费的。免疫规划疫苗包括卡介苗、乙肝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三联疫苗、麻疹疫苗、乙脑疫苗、流脑疫苗、甲肝等疫苗。
非免疫规划疫苗:又称自费疫苗。是指由公民自费并且自愿接种的疫苗。
四、什么情况不适合接种疫苗?
1.接种部位有严重皮炎、湿疹及化脓性皮肤病的儿童,应在治愈后再接种。
2.体温超过37.5℃的发热儿童,因为发热是很多急性疾病的早期症状,所以应等病愈后再接种。
3.有严重心脏病、肝脏病、肾脏病、结核病的儿童,体质较弱接种后有激发感染的风险,不易接种。
4.神经系统疾病,如癫痫等,也不宜接种。
5.重度营养不良、严重佝偻病、先天性免疫缺陷的儿童,不易接种。
6.腹泻儿童不宜接种,应等疾病痊愈后接种。
五、接种疫苗后有哪些反应?
疫苗属于外来物质,疫苗注射进入体内,可能会出现一定的反应,如局部的红、肿、热、痛或发热,一般无需处理,只需要适当休息,多喝水,保暖,防止继发其他疾病即可。如果存在较重的全身反应,可采取对症处理,高热不退或伴有并发症的,及时就医。
六、接种疫苗多久后能产生免疫力?
理论上接种疫苗后约1~2周能产生有效的免疫力,具体情况要根据疫苗本身的特性和人体自身情况而定。绝大多数疫苗接种后的抗体阳转率在95%以上,免疫保护率在85%以上。
七、成年人需要接种疫苗吗?
随着免疫规划工作的不断深入开展,在提高儿童接种率及疫苗针对传染病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疫苗针对传染病的发病年龄有后移的趋势。成人如果在儿童时期没有接种过疫苗、也没有感染过相应疾病,则面临一定感染风险,如麻疹、风疹等。另外,在写字楼等集中办公场所,处于某些年龄、职业、环境的人群,也是疫苗针对传染病的高发人群,如乙肝、流感、肺炎等。此外,新发传染病不断发生,如目前全球流行的新冠病毒感染,传染性强,致病力高。因此,成人也有必要根据所处环境和疫情防控形势接种疫苗。
图文编辑:祝思思
责任编辑:黎赛明
审核:黄争光
终审:皮江星
监制:傅 凡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