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四下基层”,党员干部要当好“四员”

【通讯员 石庆明】“四下基层”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探索形成并身体力行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也是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的重要法宝。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党员干部要当好群众的“宣传员”“研究员”“办事员”和“服务员”。

当好“宣传员”,让“星星之火”在政策宣传中“燎原”。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必须实实在在落实到基层,才具有成效。民生新政、惠民举措再多再细,如果老百姓不知晓、没用上,好政策也可能会止步“最后一公里”。作为基层党员干部,我们应该将对党负责和对群众负责统一起来,既要全面理解、准确把握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部署,又要“入乡随俗”与群众打成一片,深入了解基层群众的政策需求和接受特点,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宣传教育,有效解开群众思想上的“扣子”,推动党的方针政策落地生根。

当好“研究员”,让“痛点堵点”在调查研究中“明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作为基层党员干部,要坚持实事求是,把解决问题始终摆在突出位置,敢于往矛盾“窝”里钻,深入基层一线调查研究,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倾听群众的呼声,关注群众关心的热难点问题,全方位、多维度摸清概况、掌握实情,找准症结所在,不断提升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更好地破局解困提出科学对策和措施。

当好“办事员”,让“急难愁盼”在信访接待中“化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信访是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努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基层是社会矛盾产生的“源头”,同时也是化解社会矛盾和协调利益纠纷的“茬口”。基层党员干部作为密切联系群众的“关键多数”,可以更直观地感知群众的安危冷暖、喜怒哀乐,要以百姓之心换位思考,认真听取诉求,做好政策法规宣讲和情感疏导,依法依规及时回复,真心实意帮助解决实际困难,真正成为老百姓信得过、靠得住、能放心的“主心骨”,切实把矛盾化解在源头。

当好“服务员”,让“民之所呼”在现场办公中“有应”。“坐在办公室里看到的都是问题,深入基层看到的全是办法。”群众的呼声是党员干部行动的哨声,现场办公抓落实是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有效举措。要把办公室从“机关大院”搬到基层,搬进农家庭院、田间地头,带着微笑、带着热情、带着感情,到矛盾一线、纠纷前沿,与群众常沟通、多联系,才能准确发现问题、深入分析问题、科学解决问题,“实打实”现场为民办实事好事,架好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连心桥”。

图文编辑|吴滟

责任编辑|熊皓

终审|胡颖

监制|傅凡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