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吴雷 通讯员 徐博】流域综合治理工作,一头连着生态环境,一头连着乡村振兴。今年,四庄乡把四庄河小流域综合治理作为推进和美乡村建设的重要抓手,秉持共同缔造理念,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扎实推进和美乡村建设,拓展乡村生态产业,努力实现山水共融、乡村富美的新画卷。
四庄河发源于四庄乡东北部大溪岭,汇集两岸大小支流10余处,流经寺背村、四庄村、新联村、华家村,河流长10.2公里,流域面积29.3平方公里,是通城县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河流之一。
一湾河水碧波荡漾,两岸青山绿水与农家小屋交相辉映。在四庄乡新联村,由村两委和志愿服务队组成的护河专班正在进行日常巡河、河道清理工作。
四庄乡新联村党总支书记 柳海兵:成立了专班,每个星期定期地巡查一次,地方上的老党员、退休老干部、老百姓在行动中也积极参与到环境整治中来。
治水,是四庄河治理的“先手棋”。四庄乡坚持生态优先思路,全面压实河湖长责任,开展每月每周巡查行动,觅上游看下游,兼顾左右两岸,指导群众清理垃圾疏通沟渠,整治当家塘等黑臭水体,以“源头活水”促“流域清水”。同时,重点打造流域内的华家村印墩上屋场、新联村石咀头屋场、四庄村药铺屋场、寺背村七组屋场,用重要节点人居环境的改善,示范带动小流域内村组乃至全乡的人居环境改善提升。
四庄乡新联村村民 罗秀保:现在变化,比以前都爱干净了,屋前屋后都各家搞各家的,都整理得很好。
共同缔造是小流域综合治理的“金钥匙”。四庄乡通过共同缔造活动,广泛征集村民意见,共同参与农村事务,构建起“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治理体系,推进小流域治理和乡风文明改善。
“生活垃圾要入桶集中拖运,不能随意倾倒路边”“靠近公路饲养家禽的农户要求集中圈养,条件不具备的农户控制在6只以内”“提倡喜事新办、丧事简办,不讲排场、不比阔气,力求简朴……”
这几天,四庄乡动员全乡党员干部走村入户,在华家村四组的一场屋场会上,村民们就人居环境整治、家禽饲养、移风易俗等村规民约事项,你一言我一语地各抒己见。村民意见上统一了,行为准则也有了统一“标尺”。
四庄乡华家村村民 徐里元:村里每个星期组织大清除,房前屋后都搞得干净,老百姓积极参与,在原来基础上发生了很大变化。
四庄乡华家村党总支书记 洪浪:村规民约的制定后,在厚养薄葬、邻里和睦、矛盾纠纷调处、喜事新办等方面都得到很大改善,环境卫生通过党员干部带头,整个地方上的环境秩序都取得很大变化。
四庄乡还立足乡情实际,组建“四季美”志愿服务队,持续开展人居环境整治、便民理发、共享菜园、爱心陪护等志愿活动,让每一个困难家庭都得到关爱、每一名青少年都得到关怀、每一位弱势群体都得到关心,让群众组织成为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参与者和管理者,共同建设美丽村湾。截至目前,“四季美”志愿服务队在便民理发活动中服务了68人次,参与人居环境整治、河道清理40余次,参与普法宣传8次,入户对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士等重点人员进行“敲门行动”200余次。
四庄河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深入推进,不但改善了生态环境,也进一步带动了沿河乡村产业发展。在四庄河上游的寺背村,当地通过“小田并大田”,盘活农村闲置土地资源,精选“野香优丰占”和“玉针香”两个水稻良种,严格按绿色生态标准,打造优质生态稻米品牌,推进特色香米产业发展。
四庄乡寺背村党总支委员 王进良:发展建设了生态香稻基地,在去年的基础上,今年带领老百姓扩大生态香稻种植面积,总共达到250余亩,今年预计产量达到15万多斤,生产优质香米8万多斤,村级集体经济可以突破60万元。
以水为媒,村美业兴。四庄河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实施,让当地群众在绿水、青山、沃土中同享自然之美、生态之美、生活之美。一个和美四庄的生动实践,正托起四庄河两岸绿色发展的生态画卷。
四庄乡党委副书记、乡长 时朋朋:通过一年的努力,我们在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以及产业发展方面都做了一定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下一步,我们将从三个方面努力,一是以“碧水保卫战”为突破口,进一步优化水环境,特别是对农村的环境,对垃圾分类、农业面源污染、雨污分流等方面工作进一步加强;第二个方面就是补齐产业发展短板弱项,计划从生态农业和休闲康养方向出发,将四庄乡农业产业进一步做大,把产业链条进一步做强;第三个方面就是坚持运用共同缔造理念,在社会治理方面争取有新的提升,主要是推行整治人居环境引导群众共同参与,矛盾纠纷引导群众共同调处,乡风文明引导群众共同推行,提高四庄乡整体社会治理水平。
编辑|吴 滟
一审|黄争光
二审|胡 颖
终审|皮江星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