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是湖北省委推进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的“四化同步”发展的重要抓手,是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工程。位于湘鄂赣三省交界的通城县,以北港镇枫树河、四庄乡四庄河为试点,扎实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加快转变生产生活方式,推动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生改善相统一,努力实现“生态美、产业强、百姓福”的目标。为展示北港镇枫树河小流域综合治理成效,本台推出《聚焦小流域综合治理》系列报道,围绕水生态修复、基础设施提升、产业发展等方面进行报道,今天播出第三期《北港镇:以工代赈惠民生 乡村振兴添动能》
【全媒体记者 戴唯玮】在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中,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是重中之重。2024年,通城县北港镇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核心引领作用,通过“以工代赈”,实现了基础设施建设和群众增收致富“双赢”,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见到新成效、增添新动力。
日前,在通城县北港镇2024年桂家河(沉山段)河道整治中央预算内以工代赈示范工程项目现场,村民们正忙着搅拌水泥、搬石块、糊河道、护岸坝,一派热火朝天的劳动景象。
据了解,北港镇2024年桂家河(沉山段)河道整治中央预算内以工代赈示范工程项目总投资704.58万元,实施范围从方塅村至沉山村新桥,整治长度左、右两岸各2.1公里,涵盖沉山村、枫树村、方塅村3个村11个屋场。项目建设工期为6个月,自2024年7月1日至12月31日,主要建设内容为河道疏浚、河堤护砌、新建拦水堰、新建及维修穿堤建筑物等。项目建成后,将极大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提高河道环境容貌及防洪抗旱能力。
沉山村村委会工作人员 胡淑芬:在河道整治之前,我们的河道非常的狭窄,里面都是淤泥,漂浮着垃圾,但在河道整治之后我们的河道拓宽了,里面的水质也更加清澈,我们周边村民的幸福感也有所提升。
通过实施以工代赈带动村民共享项目“红利”,是促进群众就近就业增收、提高劳动技能的一项重要政策。北港镇通过召开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广泛开展以工代赈相关政策宣传解读。村组老干部、老党员和中心户长带头参与工程建设,深入群众开展劳动力摸底调查,招引有工程施工、管理经验的乡贤参与项目,编制群众务工组织方案,与务工群众签订劳动合同,增加就业机会,助力群众持续增收。
沉山村脱贫户 胡名:我们沉山村的老百姓都有参与做事,我平时管理材料、记工,也帮忙做点事,收入六千多块钱吧,感谢党。
沉山村村民监督委员会主任 杨国会:因为我以前干过护砌,所以有这门技术,村里相信我,叫我来这里负责监质监量的工作。
目前已吸纳当地群众务工就业193人,7月—11月已发放务工工资222.146万元,12月预计发放18.6万元,合计发放240.746万元,真正做到让利于民。
此外,在推进以工代赈项目的过程中,北港镇不仅注重“授人以鱼”,让群众在以工代赈中挣到钱,更强调“授人以渔”,致力于长远的发展。通过采取“培训+上岗”、要领讲授、现场演示、“手把手”教学、“老带新”等以工代训方式开展就业技能培训3场,培训人次为216人,培训技能包括立方脚奠基测量、水泥调配、浇封、压顶、项目保养等技能知识,让参与务工的村民掌握新技能,激发务工群众劳动致富增收的内生动力。
下一步,北港镇将继续紧紧围绕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核心目标,以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为抓手,与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因地制宜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建立良好的流域保水、节水系统,提高水生态保护与修复能力,努力实现“生态美、产业强、百姓富”的治理目标。
编辑|吴 滟
一审|黄争光
二审|胡 颖
终审|皮江星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