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黎赛明】近年来,通城县沙堆镇高标准打造“枫桥式”综治中心,全面整合派出所、司法所、基层法庭等部门力量,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不断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
在通城县沙堆镇综治中心,工作人员万李璠一如既往地接待来访群众。回想起去年参与的那次调解工作,她至今印象深刻。
通城县沙堆镇综治中心工作人员 万李璠:群众中发生的一起交通事故,让我印象比较深刻,在他们长达两三个月未得到有效调解的情况下,在镇村干部和相关部门的积极配合下,形成工作合力,通过多轮调解,最终矛盾得到有效化解。
从事基层综治工作5年来,万李璠接待了不少来访群众,也遇到过不少棘手的问题,但每当看到群众的烦心事、揪心事,通过镇综治中心这一平台得到有效解决,她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要更加把群众的工作做好做实。
通城县沙堆镇综治中心工作人员 万李璠:群众利益无小事,群众满意是我们工作的动力,我们全心全意地为他们服务,让他们把问题解决好,让他们满意而归。
让老百姓遇到问题能有个地方“找个说法”,切实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基层。2021年,沙堆镇投入30余万元建设综治中心,设置有群众接待大厅、维稳应急指挥室、网格化管理工作室、公共法律服务室、矛盾纠纷调处室等5个功能室。按照“1+3+N”的模式,因地制宜、有效整合现有平安建设资源,由镇党委副书记、政法委员常驻带班,乡镇领导班子成员轮驻值班,政法干事专职坐班,派出所、司法所、法庭等政法力量每周一三五轮驻,村干部、网格员、调解员、驻村辅警等力量共建共享,续辉法律援助中心每月到综治中心开展一次援助服务,其他部门随驻派单,充分发挥基层社会治安、矛盾调处、法律服务等功能,切实将综治中心建设成为解决群众诉求的“便民超市”,让群众办事不仅找得到地方,更办得成、办得好,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通城县沙堆镇党委副书记 吴寿斌:我镇综治中心的实体化运行,按照市县两级政法委的要求,严格落实“汇、研、交、办、督、结、评”程序,落实四级排查,即村里的中心户长、村干部、驻村干部、民辅警,每天到村湾屋场进行排查,发现所有的矛盾纠纷及时收集,下午三点半前汇总报综治中心。我们落实每天排查、每天调度,每周一落实党政主职研判问题、交办问题、解决问题。
矛盾纠纷有人管,更要管得好,综治中心才能有长久的吸引力、生命力。沙堆镇每周由党政主要负责人召开研判分析联席会议,组织相关部门对矛盾纠纷、群众诉求和信访案件进行集体会商、综合研判、联合调处,向有关责任主体分流交办任务,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发挥各自优势,确保依法、稳妥解决问题。同时,坚持运用“共同缔造”理念,组织派出所、驻村干部、中心户、村辅警开展昼夜巡逻联防联控活动,发动群众宣传政策法规、排查矛盾纠纷、参与重点人员管控,实现矛盾纠纷联调、社会治安联防、突出问题联治,让群众的每一件矛盾纠纷不仅“处理得了”,更“解决得好”,做到“案结事了人和”。
创新机制,让群众有更多渠道找说法。高效的运行机制,提升了综治中心解决群众诉求的能力,但基层社会矛盾纠纷往往涉及个人隐私、面子问题等,不易被发现,沙堆镇综治中心创新开门接访、主动约访、带案下访“三访”工作机制。党政主职领导周一上午坐班接访,面对面倾听群众诉求,现场敲定化解方案,推动诉求化解销号。党委班子成员每日轮班接访,主动约访信访群众,妥善处置信访矛盾,提供法律服务,力争把问题化解在基层,稳控在一线。扎实开展“千名干部进百村入万户”活动,每月组织镇、村、部门以及驻村干部下沉,协助村综治主任和中心户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做到信息及时上报、矛盾及时调处、隐患及时发现,将综治中心变成便民解忧的“移动客户端”,让群众有更多渠道反映诉求,在家门口就能解决问题。
通城县沙堆镇党委副书记 吴寿斌:建设让群众看得见、愿意来的综治中心,目的就是解决群众身边的矛盾纠纷和诉求,坚持做实综治中心实体化运行,将小问题化解在基层、大问题化解到乡镇,坚持矛盾不上交。
编辑|祝思思
一审|黎赛明
二审|胡 颖
终审|皮江星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