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戴唯玮 黎赛明】2025年通城县两会胜利闭幕,宏伟蓝图鼓舞人心,时代号角催人奋进。如何让政治成果转换成人民群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即日起,通城县融媒体中心开设《政府工作报告解读》系列报道,对2024年通城取得的成绩进行解读,敬请关注。今天播出第一期《通城:推进医养结合和紧密型医共体建设 让群众更有“医”靠》。
聚焦群众关切,坚持民生优先。2024年,通城县紧紧围绕“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一奋斗目标,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整合医疗养老资源,不断探索医养康养服务新模式,着力破解老人养老难题,为老年人提供医疗护理、生活照料、康复保健、文化娱乐等综合服务,让老年人在全方位医养结合中实现老有所医、老有所养、老有所依。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全面增强。
走进通城县人民医院医养结合中心,宽敞明亮、温馨舒适的环境映入眼帘。楼道内,老人们正专注地跟随视频中的指导做着康复操训练。医护人员一边领着跳一边关注着老人们,随时准备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通城县人民医院医养结合中心护工 徐辉辉:9点到10点我们所有护工会带领所有的老年人进行一个康复操的训练,我们下午会带领老年人做游戏大比拼,进行红歌学唱,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
通城县人民医院医养结合中心老人 李近凤:在这里住了五个月,感觉这里很好,对我非常热情,把我当作她们家的亲老人一样的,那么爱我,还有那个护士长、还有那个小卢,我都牢牢地记在心里面。
距通城县人民医院医养结合中心不远处的卓雅医院医养结合中心,老人们正围在一起看戏剧,置身其中有一种家的温馨。
通城县卓雅医院医养结合中心老人 李神伟:医生和护工对康养的老人们非常关心、爱护,三菜一汤,这些老人们在这里住着康养,舍不得回家。
总投资3亿元的卓雅医院,是一家集医疗、康复、养老、护理四位一体的养老场所,设有床位246张,为群众提供优质的养老及医疗服务。
通城县卓雅医院办公室主任 杨秀:以康养为重心,以医疗为支撑,养中有医,以医促养,实现医养、康养深度融合,打造湖北医养结合的示范样板。老年人服务评估中心,对老年人身体健康状况和自理能力进行综合评估,提供相应的服务。
目前,全县共建成“医办养”医养结合机构12家,提供医养床位412张。同时,县卫健局还为全县65岁以上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并提供一次免费健康体检和健康服务,让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
让群众在家门口好就医。近期,因为胸闷、呼吸困难,80岁的刘婆婆便住进了通城县麦市镇卫生院。虽说是在乡镇卫生院检查,出乎意料的是,县医院专家很快给出了更为科学的治疗方案。
通城县麦市镇卫生院全科医生 杨宗:因为我们毕竟是乡镇卫生院,有些技术水平还是有限,我们都可以通过远程会诊平台,请上面的医生给我们及时进行指导。
在乡镇卫生院看病,就能得到县医院医生的诊断,这得益于通城县人民医院和乡镇卫生院推进的紧密型医共体建设,不断深化落实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机制。
患者家属 刘先生:说实话,以前所有的条件,各方面还是有点跟不上,现在逐年逐年地往好的地方去,包括医疗器械各方面。现在我们不管大病小病,第一会选择到镇上卫生院。
2024年8月底,通城县数智化病理诊断中心正式运营,充分运用科技手段,只需几分钟即可自动识别病变区域,提高诊断精确性。
通城县数智化病理诊断中心主任 李金淼:原来都是老百姓直接借片出去,但是现在不需要老百姓出去了,我们通过远程会诊平台,直接把片子传给省里面专家,24小时之内就可以出结果,时间比原来大大缩短了,第二个也减轻了老百姓的经济负担。
目前,通城县已全面建成县域医共体内“五大中心”,服务群众1.7万人次,将诊疗经验和技术能量输送到乡镇一级,加快实现“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镇、大病不出县”的目标。
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2025年,通城县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医疗、医药、医保联动发展;扎实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缩小城乡医疗卫生服务差距;持续完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硬件设施,谋划启动大坪乡卫生院整体迁建;进一步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推进综合养老服务中心项目建设,建设乡镇养老服务综合体1个、社区养老托管中心6个,完成大坪失智老人集中供养中心、石南失能老人集中供养中心建设,新增床位376张,升级改造北港、五里农村福利院;进一步完善数智化病理服务中心功能,加快构建数字化医疗服务体系,确保县医院创建成三乙医院。
编辑|祝思思
一审|黎赛明
二审|胡 颖
终审|皮江星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