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万余个、2.9万亿元!这份2024年城市更新“成绩单”很温暖

央视网消息:记者近日从住房城乡建设部了解到,2024年,我国共实施城市更新项目6万余个,完成投资约2.9万亿元,综合性成效逐步显露。 

住房城乡建设部表示,2024年全国各地不断创新完善城市更新工作机制、制度政策和实施模式,共实施城市更新项目6万余个,完成投资约2.9万亿元,其中包括了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完整社区建设、历史文化保护等多种类型项目。

住房城乡建设部介绍,截至目前,全国已有410多个城市成立了城市更新工作领导小组,21个城市设立城市更新局,常态化推进城市更新工作专职管理。在构建制度政策框架方面,1个省9个城市出台了城市更新条例,92个城市出台了管理办法,150个城市印发指导性文件,城市更新目标任务、路径程序逐渐清晰。

不仅如此,29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开展城市体检的同时,各地还创新多元化城市更新投融资机制,12省设立专项资金给予奖补或贷款贴息,28个城市设立了城市更新基金,总资金规模达4550亿元。各地通过政企合作、特许经营、企业承包、自主更新等,吸引社会资本投入。

广东首例业主“自筹自建”改造危旧房正式交房

近日,广东省首个由业主“自筹资金、原拆原建”的危旧房改造项目——广州市花都区集群街2号完成验收,并顺利交房交证。这座建成使用了近50年的老楼,完成了一场了不起的蜕变。从老旧房屋推倒重建至竣工,历时约九个月,业主们迎来了焕然一新的家。

新房交付仪式上,8位业主代表领取了新房钥匙和不动产权证。

广州市花都区集群街2号居民黄细祥称:“钥匙和房产证一起给,之前大概就两三平方米,连厕所、连厨房都在里面,现在看一下都比较光亮,清晰分开,比较好用。年前就可以交付给我们使用,我们非常开心。”

广州市花都区集群街2号居民钟彩兰称:“最期待是有电梯,第二个是管道煤气,我们现在年纪大了,腿脚不是很好,所以有电梯的最好了。”

集群街2号楼始建于1970年代,随着时间的推移,房屋的结构逐渐老化,设施也严重滞后,由于多方面的安全隐患和居住不便,该楼被鉴定为D级危房。

传统的微改造已无法解决房屋根本性问题,而因地块面积小、开发利润低,开发商对重建项目意向不强。在这样的背景下,政府提出了“原拆原建、增加公服”的改造思路,按照“谁受益、谁出资”原则,引导居民承担主要改造成本,共同探索“自筹自建”的模式。

广州市花都区新华街道办事处主任江志冰称:“不单是结构老化,户型设计也老化。在重建的过程中,对于户型的设计也重新进行了优化,对于房屋内部的结构,包括公共基础设施都是重新进行配置的。”

项目的总投资约800万元,居民按照每平方米4600元的标准分摊费用,并根据楼层和面积的不同进行细化调整。在保证安全和合规的前提下,增加了部分公共设施和居住空间的面积,提升了新楼的整体居住品质,改善了原有房屋的不便和不足。

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花都区分局局长李文伟称:“适当增加了厨房和洗手间的面积,也配套加装了电梯,这样,居民实际上得到的面积是比原有的提升了的。”

财经快评:发挥市场优势 共筑温馨家园

重要新闻,一线观察,来看财经快评。 

9个月,每户交30万元,房屋增值160%,广东省首例“自筹自建”的危旧房改造项目交付吸引多方关注。

老旧小区改造是城市发展的必答题,但危旧房改造面临着资金短缺、模式单一等诸多棘手难题,广州业主“自筹资金、原拆原建”的做法,为我们打开了思路,市场机制的创新尝试就是那把打开老旧小区改造困局的“金钥匙”。

在杭州,浙工新村小区的重建项目中,居民自筹约4.7亿元建设“新家园”,占小区重建全部费用的八成以上;在厦门,为了解决停车难、“花式”占位等问题,居民自筹1300万元自建停车楼;不久前,住建部明确表示,2025年要大力实施城市更新,全面完成2000年底前建成的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任务,并鼓励地方探索居民自主更新改造老旧住宅。

城市更新,其实也是思路的更新、机制的更新,需要多方携手、共同合力,为居住品质提升、为城市面貌改善,为投资潜力释放、为家装家电消费激活,可谓一举多得。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市场机制,才能一起共筑“温馨家园”。

来源: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