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付幸灵 熊仕林 孔凡良】新学期伊始,通城县马港中学推出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心理健康课——《你的选择价值连城——新学期“等价交换”成长交易所》。
活动中,通过游戏化互动与深度反思,引导学生理解“代价与选择”的关系,助力学生以理性思维规划新学期目标,获得师生一致好评。
趣味实验激活思维
课程以热门电视剧《大奉打更人》中的“等价交换”概念切入,迅速吸引学生兴趣。教师播放“棉花糖实验”视频,抛出“寒假‘即时快乐’与开学‘成绩提升’,你愿为哪个买单”的问题,引发学生热烈讨论。高一(3)班王同学表示:“以前觉得熬夜打游戏是自由,现在才明白,自由背后是开学后要还的‘代价债’。”
人生拍卖会强化理性决策
课堂高潮“人生拍卖会”中,学生用虚拟“时间币”竞拍“年级前十”“健康作息”等目标,并抽取代价盲盒。在竞拍“高考逆袭”时,学生起初因长期代价犹豫,教师以“放弃周末娱乐”示范加价,引发激烈角逐。高二(1)班李同学抽中“每天早起背单词+坚持三年”的代价后感慨:“原来逆袭不是口号,每一分成绩都要用行动兑换!”通过“理想出价”与“真实代价”的对比,活动打破学生对目标的幻想,强化了理性决策意识。
寒假账单复盘唤醒责任意识
在“寒假多米诺”环节,学生分组分析“报复性熬夜”“作业拖延”等行为的连锁反应。黑板上的“代价链条”清晰呈现:熬夜→生物钟混乱→课堂效率低→知识点漏洞→考试崩盘。高一(5)班张同学反思:“寒假时只觉得快乐,现在才发现每一个选择都在给未来‘标价’。”教师引导学生签订《成长契约》,将抽象目标转化为具体行动,如“每天刷3道压轴题”“放弃看小说1小时”,并邀请同桌作为见证人,增强执行动力。
契约书签承诺播种未来希望
课程尾声,学生们郑重写下新学期目标与行动承诺,并签名立约。心理教师总结道:“代价不是惩罚,而是成长的入场券。今天咬牙坚持的付出,终将兑换成未来选择的自由。”许多学生表示,这份契约让他们感受到“为自己负责”的使命感。
马港中学德育主任表示,此次心理课将抽象概念转化为生动体验,直击学生“知行合一”的痛点,为培养学生成长型心态提供了创新范本。下一步,马港中学将持续探索寓教于乐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助力学生走好人生每一步。
编辑|胡文婷
一审|祝思思
二审|黄争光
三审|皮江星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