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巡礼·城发篇③】通城县公共供水管网漏损治理工程攻坚提速 智慧水务赋能节水新标杆

【全媒体记者 戴唯玮】近日,由通城城发水务集团承建的1.6亿元公共供水管网漏损治理工程进入冲刺阶段。作为湖北省示范项目,该工程通过“地下管网焕新+智慧水务平台”双擎驱动,已累计完成老城区110公里老旧管网改造,物联网水表覆盖率达50%,漏损率比工程实施前下降4%,通过“科技+民生”的深度融合,为县域节水型社会建设打造“通城样本”。

3月12日,通城县秀水花园小区内机器轰鸣,挖掘机正有序开挖沟槽,施工人员将一段段老化的塑料管道移出地面,更换为高强度、耐腐蚀的PE材质新管道。

现场施工负责人 吴先兵:这段管网缺乏独立闸门控制,一旦漏水需整片停水检修,现在每栋楼都加装了分区闸门,抢修效率提升超80%。

自2023年获批“湖北省公共供水管网漏损治理省级试点城市示范县”以来,通城县以公共供水管网漏损治理工程为核心,通过管网改造与智慧升级双轨并进,全力破解供水漏损难题。目前,该工程进入关键攻坚期,预计2025年底全面竣工。

现场施工负责人 吴先兵:工程已累计完成老城区供水管网改造110公里,占总工程量的85%。施工团队采用“分区推进、动态调控”策略,优先改造漏损率高、投诉集中的区域,日均推进改造约130米。

在通城县智慧水务指挥中心,大屏幕上跳动的数据映射出全县供水管网的实时运行状态。

通城县智慧水务指挥中心负责人 王清:系统以GIS管网全覆盖和物联网水表铺设为基础,已接入42546户居民用水数据,覆盖率达50%。通过DMA分区计量与大数据分析,异常用水预警响应时间从7天压缩至1天。

通城城发水务集团报装营销部部长 易磊:下一步,将重点推进剩余15%的管网改造,年内新增物联网水表37454户,实现城区覆盖率超94%。同时,深化“监测-分析-治理”一体化平台应用,构建从水源到水龙头的全流程数字化监管体系。到2025年12月,全县130公里焕新管网、1043个分区计量点将串联成网,漏损率有望从12%降至8%以下。

从秀水花园的管网、闸门升级到智慧中心的数字跃动,通城县正以“科技+民生”的双重笔触,书写供水漏损治理的“节水答卷”。

编辑|胡文婷

一审|熊  皓

二审|黎赛明

三审|皮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