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城县春雷村:唤醒沉睡土地 蹚出振兴新路

【全媒体记者 戴唯玮 实习记者 胡梅 通讯员 胡琪 孙争果】近年来,通城县关刀镇春雷村积极盘活沉睡土地,充分挖掘本土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兴办乡村振兴微工厂,让村民在家门口创业、就业,实现增收、顾家两不误,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4月10日,走进通城县关刀镇春雷村乡村振兴微工厂园区,工人们忙着加工、打包、搬运。五年前还荒草丛生的闲置地块,如今已崛起为年产值突破千万元的产业园区,书写着”黄土生金”的振兴故事。

通城县关刀镇春雷村党支部书记 何光明:目前,我们村里有三家微工厂,带动一百多名老百姓就业,原先集体经济收入不到1万元,现在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2万元。

春雷村位于353国道沿线,距离县城8.3公里。村民大多去县城或外省务工,出现了大量的闲置土地。

通城县关刀镇春雷村党支部书记 何光明:那时,村委会后面有5亩空地,我村村民和党员就提议在这里建设微工厂,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既可以留得住人,又可以安排村民就业增收。听了之后,我们都觉得这个可行。

2019年,春雷村抢抓政策机遇,在镇党委、政府的积极争取下,获得县项目资金和政策支持,按照县级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标准,新建一处乡村振兴微工厂。

本土企业湖北精创电子商务公司率先入驻,从家庭作坊升级为年营业额超千万的企业。

湖北精创电子商务公司 聂练兵:目前厂里效益好,一天300单左右,员工工资四千多元一个月,员工一直干劲很好。

不久,两栋新厂房相继建成投用,凯空科技、大舞台广告等优质企业接踵而至。

凯空跳动科技有限公司厂长 丁伟国:2024年,在政府的帮助下,扩建了新厂房,解决了工厂订单的增加急需扩建的问题,同时,还积极帮我们对接上下游企业,拓展了市场,现在工厂发展越来越好了。

土地流转金、厂房租金、务工薪金“三金”模式让多方受益。村集体年增收22万元实现跨越式发展,百余名村民变身“产业工人”,人均年增收4.2万元。同时,也帮助留守妇女、弱劳力群体在家门口找到了就业舞台。

通城县关刀镇春雷村村民 何艳林:一个月可以挣四五千,也可以方便照顾家里的小孩、老人,在这里工作非常方便。

从撂荒地到创业园,从外出务工到返乡就业,春雷村创新实践“基建筑巢、产业造血、服务赋能”的发展路径,构建起土地集约利用、产业集聚发展、村民就近就业的良性循环,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复制、可持续的鲜活样本。

编辑|周梦珍

一审|熊  皓

二审|黎赛明

三审|皮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