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城县四庄乡:代表履职接地气 民生实事“落地生花”

【通讯员 雷彬】“您瞧瞧这新铺的柏油路,过去骑车能颠得骨头散架,现在跟铺了层平毯似的!”4月17日清晨,新联村村民李大伯特意蹲在村委会门口,用手掌贴着刚刷黑的路面来回摩挲。这条曾让村民“颠簸吃灰”的2.7公里村道,四天前刚完成沥青铺设。当日,四庄乡19名人大代表走进6个村落的田间地头,开启了新一轮“聚力支点建设 共建隽秀通城”的代表行动。

在新联村代表联络站,村里的老党员周婶子攥着围裙角挤到前排,提议道:“咱乡漫山遍野的油茶、油菜,可连个像样的榨油坊都没有,家家户户只能拉着籽实,跑去其他乡镇榨油。”她指着联络站窗外成片的油菜田,“眼下油菜马上要丰收了,路也修得这么敞亮,要是能在家门口建个现代化榨油坊,咱村的村集体经济产业也算有了‘主心骨’啊!”这番建议当即被代表认真记入“民生项目征集本”。

当村民亲眼看到坑洼破损的水泥路变成平坦的沥青路,曾经“往河里扔石子”般的提建议心态,化作“追着代表跑”的主动参与。养殖户老陈感慨:“以前觉得建议没人听,这回眼见着‘水花溅起来了’!”他关注的“快递进村”问题,已作为代表建议进入办理流程。就连00后返乡青年也主动“赶场”,提出“开电商培训班”的需求,为乡村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据悉,这场调研收集到56条鲜活意见。代表们发现当天收集的12条建议里,近半涉及集体产业发展,彰显村民对乡村振兴的热切期盼。乡人大代表在笔记中写道:“当老百姓开始追着代表跑,泥土里自然会长出金点子。”通过代表联络站常态化开放、调研走访制度化推进,让民意收集从“定期打卡”变为“随时响应”,从“被动倾听”转为“主动问需”。

在村民们筹划产业的话语里、在代表们疾书的笔尖下,四庄乡正以实际行动证明:当民生实事扎根泥土,当代表履职连接民心,基层治理的“末梢神经”就能迸发出推动支点建设的强大动能。

编辑|胡文婷

一审|祝思思

二审|吴   雷

三审|皮江星

(作者:雷彬)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