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通城,健康有约》开播啦!

FM89.3
活力通城,健康有约

慢病防治、科学膳食;健身妙招、心理疏导;听得见的知识干货,听得懂的权威解读,FM89.3通城广播电视台综合广播尽在《活力通城,健康有约》。为关爱老年人群还特意制作了通城方言关怀版哦!

FM89.3通城广播电视台综合广播《活力通城,健康有约》播出时间:

07:45 健康有约方言版

11:45  18:15 健康有约普通话版

NO.01
第一期:关注睡眠,收获健康

第一期节目我们邀请到通城县人民医院睡眠医学中心的郑玲主任。

图片1.png
郑  玲

老年医学科主任,毕业于湖北科技学院,硕士研究生,中共党员,高级心理咨询师。从事内科临床工作14年,对老年疑难疾病的诊治及危重患者的抢救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对老年综合征的诊治及老年患者的功能康复有独特的见解;擅长脑血管疾病、癫痫、头痛、头晕、帕金森病等神经系统疾病及睡眠障碍及焦虑、抑郁的诊治。

主持人:各位观众朋友,大家好!欢迎收看由通城县人民医院与融媒体中心联合推出的《活力通城,健康有约》!我是主持人余磊!

郑玲:主持人好,观众朋友们好!我是通城县人民医院睡眠医学中心郑玲,很高兴来到健康课堂,今天我们聚焦的健康话题是——关注睡眠,收获健康!


主持人:郑主任,我们经常听到大家说我总是“睡不着”“睡不好”“睡不香”,你能否从你专业的角度说说呢?

郑玲:好的。根据中国睡眠研究会2025年发布的数据,在对我国15万名志愿者进行调研后发现,65%的人群每周会遭遇1-2次睡眠困扰,而26%的人群夜间睡眠不足6小时。2023年《中国睡眠研究报告》显示,38.2%的成年人存在失眠症状,其中一线城市白领群体失眠率高达45%。老年人失眠率超50%,且近年出现年轻化趋势,20-30岁群体因压力、电子设备使用,失眠率年增8%。女性患病率是男性的1.4倍,与激素波动、情绪敏感度相关。轮班工作者(如医护、司机)睡眠障碍风险比普通人群高2-3倍。


主持人:从这些数据来看,睡眠确实应该足够的重视!郑主任,能否举例说明哪些人群需要特别注意?

郑玲:好的。我简单的列举几类:1.肥胖人群:BMI>30者中,50%存在OSAHS;2.更年期女性,雌激素下降导致睡眠结构改变,失眠发生率激增。3.青少年群体因学业压力和过度使用手机,睡眠不足率已超70%,需家庭和社会共同关注。


主持人:睡眠障碍有哪些危害?

郑玲:这个问题很专业哟,从专业说睡眠不足或质量差主要会导致以下危害:

1. 脑功能衰退: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加速大脑衰老(相当于提前衰老2-3年)

2. 疾病风险激增: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风险提高2-4倍,免疫力下降,易感染

3. 情绪失控:焦虑、抑郁风险增加3-4倍,情绪调节能力减弱

4. 加速衰老:皮肤水分流失、胶原蛋白分解,黑眼圈和皱纹加深

5. 意外高发:反应速度降低30%,交通事故风险提升2倍

有数据显示:连续3天睡眠<6小时,脑内毒素堆积量等同轻度脑损伤


主持人:郑主任,能否带我们“拆解”睡眠的运作原理,谈谈睡觉的好处呢?

郑玲:非常好的问题!睡眠绝不是简单的“关机状态”,而是一套精密调控的生理程序。我们可以这样解析。

1. 睡眠就像给身体“充电+大扫除”

咱们的睡眠有两个重要时期——深度充电时期和做梦整理时期。

• 深度充电时期(深睡期):生长激素大量分泌,专门修复白天累坏的肌肉和皮肤(比如健身后的酸痛、晒伤的皮肤)。这时候大脑也没闲着,它会把白天学的知识“打包存档”,比如背单词、学游泳等都得靠这个阶段巩固记忆。

• 做梦整理时期(快速动眼期):大脑变成“情绪管家”,把白天受的委屈、压力像整理旧照片一样分类处理。研究发现,这个阶段能“消化”掉70%的负面情绪,所以睡不好的人更容易焦虑。有意思的是,很多科学家的重大发现,比如元素周期表,居然是在梦里想通的!

2. 睡眠是免费的“抗癌疫苗+美容仪”

• 夜间排毒:大脑里有套“清洁工系统”,睡着后开始疯狂打扫,把导致老年痴呆的毒素(比如β淀粉样蛋白)冲进“下水道”。熬夜就像不让清洁工上班,垃圾堆多了自然容易生病。

• 免疫升级:睡觉时免疫细胞会“练兵”,巡逻速度比白天快40%。疫苗打了之后好好睡觉,抗体效果直接翻倍!

• 冻龄秘诀:深度睡眠时皮肤胶原蛋白合成量是白天的3倍,相当于每晚做免费美容。熬夜党皮肤老化速度能快30%,用再多贵妇霜都补不回来!

总之,“睡觉不是浪费时间,而是身体在偷偷升级系统!”,朋友们,今晚10点关机睡觉,就是给自己充值最划算的健康账户!”


主持人:郑主任,听了您的讲解,原来做梦是睡眠分期的一部分,以前我一直误以为做梦是没睡好的表现呢。那您对睡觉打鼾这事儿怎么看?

郑玲:打鼾就像睡觉时呼吸道在"拉警报"!当我们平躺时,舌头和软腭容易后坠,加上肥胖、鼻炎等因素会让呼吸道变窄,气流通过时就像捏住水管口——水流越急声音越响。偶尔打鼾无伤大雅,但如果出现以下情况要警惕:鼾声突然中断10秒以上(呼吸暂停)、半夜憋醒、晨起头痛、白天开车都犯困,这可能是"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在作祟。

这类患者整晚会经历数十次“窒息-惊醒”循环,就像反复被人掐脖子。长期缺氧会导致高血压、糖尿病风险增加3倍,甚至诱发心梗脑梗。

建议自查三招:1.用手机录下夜间鼾声,听是否有断断续续的憋气声;2.测量颈围(男性>43cm、女性>38cm风险高);3.观察是否"越累鼾声越大"。

改善可从生活细节入手:侧睡时在睡衣后背缝网球防仰卧;晚餐避免饮酒,酒精会让咽喉肌肉更松弛;给卧室加湿,避免鼻腔干燥堵塞。若确诊中度以上呼吸暂停,现代医学有三大法宝:定制口腔矫治器(像牙套一样前推下颌)、持续正压呼吸机(睡觉戴面罩送气)、微创手术(射频消融肥厚组织),九成患者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解决方案。


主持人:郑主任,观众们最关心的还是睡眠障碍如何治疗。听说咱们睡眠医学中心推出了多种特色疗法,能否结合临床实践,谈谈具体的治疗方案?

郑玲:感谢主持人的提问!我们睡眠医学中心秉持 “科学睡眠,健康人生” 的理念,为各类睡眠障碍患者提供精准化、个性化的综合解决方案,帮助患者重获优质睡眠,提升生活质量。

您的睡眠问题,我们这样“破案”,多导睡眠监测就像在您身上贴满“睡眠传感器”,是“睡眠行车记录仪”,连您半夜翻几次身、打鼾时憋气几秒钟都记录得明明白白。有阿姨做完检查惊呼:“这机器比我家老头还清楚我睡相!”全面追踪您的睡眠质量、呼吸状态及各项生理指标,评估睡眠全貌,分析睡眠问题。

睡眠治疗除了用药物之外,我们还配备了给神经做SPA的神器

• 体感音波床垫:躺上去就像泡在“声音温泉”里,让舒缓音波轻触身体,放松紧绷神经,低频震动从脚底板酥麻到天灵盖。

• 经颅磁头盔:戴上一秒变身“科幻战士”,磁脉冲咻咻穿过脑壳,精准调节大脑神经功能,为睡眠 “开路”,专治那些半夜还在脑内循环《孤勇者》的亢奋神经。

• 体外反搏大靴子:给腿套上会充气的“智能袜”,一紧一松像在做血管健身操。改善大脑血液循环,为睡眠营造良好身体环境。

当然睡觉也要讲“基本法”,这里我科分享睡眠卫生三大绝招

1. 别在床上刷剧、吃炸鸡、和对象吵架2. 手机放客厅,别让它偷走你的美梦

3. 白天晒够太阳,晚上才能“断电”

配合认知行为疗法 CBT-I 重塑您的睡眠认知与习惯(比如:行为干预,有睡眠限制,刺激限制;认知干预:纠正关于睡眠的非理性信念;生理干预:通过放松训练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再辅以恰到好处的中西医结合调理,并给予全方位生活方式指导,从各个角度为您的睡眠保驾护航。


主持人:感谢郑主任的精彩分享!最后请用一句话总结。

郑主任:记住,睡眠不是奢侈品,而是生命的必须品。优质睡眠是大脑的夜间革命——重塑神经可塑性、清除非编码记忆、重启免疫边疆。今夜,让科学守护您的深度修复,我们下期揭秘睡眠科技如何改写生命代码!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