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慢病防治、科学膳食;健身妙招、心理疏导;听得见的知识干货,听得懂的权威解读,FM89.3通城广播电视台综合广播尽在《活力通城,健康有约》。为关爱老年人群还特意制作了通城方言关怀版哦!

FM89.3通城广播电视台综合广播《活力通城,健康有约》播出时间:
07:45 健康有约方言版
11:45 18:15 健康有约普通话版
NO.03

第三期节目我们邀请到通城县人民医院儿童保健科主治医师袁丹。


主持人:亲爱的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看由通城县人民医院与通城县融媒体中心联合推出的《活力通城 健康有约》栏目!今天我们有幸请来了通城县人民医院袁丹医生,来和我们聊一聊儿童成长的话题。
袁医师: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县人民医院儿童保健科主治医师袁丹医师,今天我们要聊的话题是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揭秘儿童生长发育的奥秘。
主持人:袁医师,观众朋友特别关注的一个话题就是“影响孩子身高增长的因素有哪些?”
袁医师:影响一个人身高的原因有很多,其中父母遗传因素占 60%-70%。父母都对孩子的身高有显著影响,女孩身高与母亲有略强的遗传作用,男孩身高与父亲有略强的遗传作用,如父母身高均不理想但希望孩子能达到理想身高,那么必须注意这 30%-40% 的非遗传因素。当然除了遗传因素外,生活中的营养也起着关键作用,像蛋白质,钙,维生素D等营养素、要是平时摄入不足,也会影响孩子生长发育。再者,充足的睡眠也极为重要,睡眠是孩子长高的重要因素。俗话说 " 人在睡中长 " 是有其道理的。一方面,睡觉可使大脑神经、肌肉等得以松弛,解除肌体疲劳;另一方面,孩子深睡眠后,体内生长激素分泌旺盛,大家都知道生长激素在夜间分泌旺盛,所以孩子睡得好,才能长得更高。另外,适当的运动能刺激骨骼生长,还有内分泌因素,如果孩子甲状腺素,生长激素分泌异常,也会影响身高增长。
主持人:经常听到矮小症这个词,到底多矮算矮小症呢?判断标准是什么呢?
袁医师:矮小症是指儿童在相似环境下的身高低于同性别,同年龄,同种族儿童平均身高2个标准差及以上,也就是说将同年龄,同性别的100个孩子按身高从高到低排队,处于倒数三位的孩子,就属于矮小症。还有一个评估标准,就是按生长速度标准,比如:3岁前孩子生长速率<7cm/年;3岁至青春期<5cm/年;青春期<6cm/年。这样的孩子就需要考虑发生矮小症的可能。
主持人:现在生活条件好了,那除了身高外,孩子的体重和早发育现象也常常让家长们揪心和关注,那么关于性早熟及肥胖这些疾病能否也科普一下呢?
袁医师:现在物质条件丰富的情况下,孩子的生长发育也确实会出现一些“拦路虎”,比如“性早熟”,这个疾病目前发病率还是蛮高的,也越来越被家长们重视,性早熟是指女童在 8 岁前,男童在 9 岁前呈现第二性征的发育。那什么是第二性质发育呢?也就是女孩在 7.5 岁前出现乳房发育或男孩在 9 岁前出现睾丸发育。其实并不是所以的提前发育都称之为性早熟,因为性早熟可分为外周性性早熟(假性性早熟)、不完全性性早熟和中枢性性早熟(真性性早熟)三类。所以当孩子在生长过程中出现不协调的征象,切勿乱投医,一定要及时看生长发育专科或者内分泌专科去判断。
袁医师:再一个就是关于“肥胖“的话题,国家卫健委下达近三年为”减重年“,也就是说现在肥胖的问题也随着生活条件的好转而日益突出,其实不光是成人肥胖需要重视,儿童肥胖同样值得重视,因为现在儿童肥胖也呈一个明显上升趋势,目前大多数人的观念就是儿童胖点可爱些,而且以后长大了自然就瘦了,殊不知,儿童肥胖可不仅仅是外观问题,它同样会增加孩子患多种疾病风险,比如高血压,糖尿病,高尿酸血症,高脂血症等内分泌代谢性疾病,而上面所述的性早熟,也有一部分孩子是因为肥胖引起来到。据报道显示,儿童肥胖的孩子成年之后发生肥胖的风险是正常体重孩子的三倍,也就是说儿童时期肥胖成年之后仍然肥胖,并不是等长大之后就好了!所以呼吁家长朋友们,一旦发现孩子生长发育落后,或者性征提前发育,超重,肥胖了等等异常,要及时带孩子来生长发育专科体检,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毕竟孩子的生长路是”单行线“,一旦错过是不能回头的。
主持人:哪些运动可以帮助孩子长高?
袁医师:“生命在于运动”,运动是我们一生都需要做的事情,经常参加体育活动,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使骨骼组织供血增加,营养增强再加上运动时机械性的摩擦、刺激,骺软骨细胞的增殖,使骨骼生长发育旺盛。多做室外纵向运动和肢体伸展的运动。如跳绳、摸高、投篮、吊环、引体向上、游泳、打羽毛球、打篮球等。室外活动,让孩子能得到较长时间的阳光照射,促进机体维生素 D 的生成,有利于钙的吸收,也可促进身高增长。因此,我们应该让孩子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尽情享受运动的快乐,同时也接受运动带来的生长激素分泌高峰。
主持人:孩子生长发育所需营养包含哪些内容?
袁医师:蛋白质是儿童生长发育所必要的物质。除了保证膳食中有足够的蛋白质数量以外,还应尽量使膳食蛋白质的必需氨基酸含量和比例适合儿童的需要,这就是说还要注意孩子饮食中蛋白质的质量。
水是生命之源,是各种营养物质在人体内消化、吸收、运转和排泄的基础。
碳水化合物是供给机体热量的营养物质。摄入不足可导致机体生长发育迟缓,体重减轻;如果摄入过多,则造成脂肪积聚过多而肥胖。
热能是维持人体各种生理功能的重要因素。热量供给不足,可使儿童生长发育迟缓,体重减轻;热量供给过多,又可能导致儿童肥胖,日后患有肥胖相关疾病的凶险性就会增加。
维生素 D:主要调节钙、磷代谢,帮助钙的吸收,促进钙沉着于新骨形成部位。儿童如果缺乏维生素 D,容易发生佝偻症及手足抽搐症。此外,学龄前儿童对钙、铁、锌、碘等也有不同程度的需要,在饮食营养中应予重视。
主持人:家长们对孩子生长发育方面普遍存在的误区:
袁医师:误区一:认为父母高,孩子一定高。人的身高只有 60%-70% 是由先天遗传基因决定的,剩余的 30%-40% 受到后天的营养、睡眠、运动、内分泌、心理以及疾病等因素的影响。父母不高的孩子,后天因素作用发挥得好,也能有理想身高;父母高的孩子,后天因素作用发挥得不好,将来也长不高。后天因素对孩子身高的积极影响需要科学合理的干预才能被充分激发,通过营养指导、运动指导、睡眠保障、疾病预防、药物干预等科学的身高管理计划,促进人体生长激素的分泌,才能改善身高。
误区二:男孩没变声,女孩没来月经,还不算发育,不着急。
有很多家长错误地认为:女孩月经初潮是青春期来临的重要标志,月经初潮会带来身高和体重的快速增长。实际上,女孩是以乳腺的发育作为青春期开始的标志,如果月经初潮来临,表明已经进入青春期的中后期,是个体发育已近成熟的标志,此时身高和体重的增加明显放缓并趋于稳定。男孩青春期开始发育的标志比较隐蔽,男孩出现变声、痤疮、长胡须或者喉结等,孩子往往已经进入了青春期的中后期。身高突增高峰期已过,身高的增长空间已经很少了。
误区三:我的孩子是晚长
所谓的 “晚长”医学上是指青春期发育延迟,这样的孩子青春期前身高正常或略偏矮,只是到了青春期,其他同龄人身高陡增而自己青春期延迟,才会显得身材矮小,一般孩子父母也曾有晚长个的情况。如果孩子骨龄落后实际年龄 2 岁且生长激素水平正常,则可能为晚长或体质性青春期延迟,但如果骨龄与孩子年龄相匹配,则提示孩子不属于“晚长”。 而且考虑到现在经济水平与一二十年前的巨大差距,父母的身高不一定代表了准确的遗传水平,如果孩子身高落后较大,是否晚长应由专业医生作出判断,切不可只是等待。
(1)首先要区分一个程度问题。发育确实有早晚之分,如果与相应年龄的平均身高相差 3、5 厘米,晚长一点有可能追赶得上来,但如果相差 20 厘米甚至更高,晚长还能追得上来吗?
(2)时代不同了,现在的孩子由于营养过剩和不安全食品、不良信息等,发育普遍比上一代人早。不能用上一代人的发育时间,来判断现在的孩子。
(3)判断是否是“晚长” 也要有相应依据,不能仅自己凭着想象。有的明显已经早发育了,还认为是“晚长”,只是自欺欺人。详细评估骨龄,看看骨龄是落后还是提前,才能判断发育的早晚。通过骨龄还可做成年身高预测。
误区四:孩子不喜欢吃饭、挑食、不爱运动才会导致身材矮小,只要补充营养,孩子身高肯定能够正常。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吃得少了营养跟不上,所以不长个,总会想尽办法让孩子多吃一些。 殊不知,3 岁以后调控孩子生长的关键因素不再是营养,而是生长激素的分泌情况。所以不能单从营养角度考虑孩子的身高问题。
误区五:只要骨骺没有闭合都可以治疗,等长大些再治疗也不迟。
(1)年龄越大,骨龄也越大,生长时间缩短;骨龄越大对药物的敏感性越差,疗效就越差;
(2)年龄增长,体重随之增加,药物剂量增加,费用也越多;
(3)治疗年龄越小,效果越好,花费越少。
一般情况下,人的骨骺一旦闭合,无论任何方法,都不可能再长高。很多家长一味等待孩子晚长,认为孩子现在矮点不要紧,到了青春期会有一个意想不到的猛长期,身高很快会蹿上来。其实,长高的机会错过了,就再没有了。因此,如果一旦发现孩子身高偏矮,越早干预,效果越好,千万不要等到骨骺闭合才想到去干预。
主持人:好的,谢谢袁医师,希望今天的内容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下周同一时间,我们将带来新的健康主题,敬请期待!”
合:“你的健康,我的责任!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