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熏腊肉
黄二甫
父亲打电话来了,说家里的腊肉已经做好了,让我有空回去拿。听到父亲日益苍老的声音,仿佛从话筒那端飘来一股浓浓的腊肉香,这让我想起母亲熏制的腊肉来。
在我们那个小村庄,母亲熏制腊肉算得上是把好手。
每年开春,母亲便会买回一只小猪崽,细心饲养。等到了冬至时,小猪已变成大猪,母亲便会请来屠户杀“年猪”,除了卖给屠户一边猪肉外,剩下的都做腊肉。屠户按母亲的要求把猪肉切成长条块,一块大约三、四斤重,每块用刀尖戳一个小孔。母亲把肉放到一个大瓦缸里,然后把混合在一起盐、八角、茴香粉等作料一层一层地撒在猪肉上,并用手抹均匀,这样就不会因有的地方撒太多或太少而味道不好。
腌了大约7天左右,这时能闻到淡淡的肉香了,母亲就把腌肉拿出来,用绳子一块块穿好,挂到后院晒衣服的竹竿上,在阳光下晾晒2—3天,等腌肉晒到颜色微微变黄了,这时母亲就在厨房的一角用砖头搭上一个火炉,在火炉里倒上早已准备好的干木屑,把腌肉挂在火炉上的墙上,并在挂腌肉的上面制作一个简易木架,密密铺上一层刚砍来的柏树枝(这样烟冲到柏树枝上又可以返回来熏肉),用柴火慢慢地熏。有时候母亲会在柴火里加些晒干了的松枝和橘皮,听她说,这样熏出来的腊肉味更香。母亲还说,熏的过程中不能有太大的烟,不然会把腊肉熏黑了;要时常翻动,让肉的每一处地方都熏到,这样熏出来的腊肉才更好吃。
腌肉挂在厨房里熏上十天半个月后,肉已熏至油水渗出,颜色也会渐渐变成焦黄,整个厨房里已是香气四溢。有时候在火炉边烤火,那被烤出来的油顺着肉滴到火苗上,滋滋作响,香气就给“响”了出来,钻进鼻孔里,让我们忍不住直吞口水,这时母亲就会撕下一小块腊肉放在火上烤熟了,递给我们,微笑着看我们狼吞虎咽。那香味至今还萦绕在嘴边。
自从母亲腿脚不灵便了,家里就没养猪了,腊肉都是父亲熏制或放在三婶家里熏,虽然吃起来也很香,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我想,应该是少了母亲特有的味道吧。
喜欢母亲熏制的腊肉,那充满了柴火气息、飘着淡淡香味的腊肉,触动着心的脉搏,弥漫在整个年味里。这种乡村的味道,融入了浓郁的亲情,温情而滋润。
编审:胡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