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十四五”的湖北比作雄鹰,那“襄十随神”、“宜荆荆恩”城市群就是支撑全省高质量发展的一对翅膀。北翼“襄十随神”,主攻新能源汽车、装备制造,南翼“宜荆荆恩”,主攻生物农业、先进化工材料。一年来,这“两翼”的羽毛正加速丰满,助推全省发展振翅高飞。
“两翼驱动”,中心城市要先强劲有力。在“襄十随神”的核心引擎襄阳,东风日产襄阳工厂繁忙的生产线上,拧螺丝,这项占汽车装配作业量的31%的工作,全由机器替代了人工。过去一年,15173件这样的技改,让工厂获益超过5749万元。
东风日产襄阳工厂制造部部长陈少冲:“工厂数字化升级改造后拉动了配套产业的升级,比如我们零部件供应商,襄阳宝钢以及物流商东风物流,都纳入到我们智能化管理平台,进一步促进他们在智能化的配套服务上做了优化升级。”
技改,是2021年襄阳的重要关键词。全年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加了一倍,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产值同比增长20%以上。瞄准汽车产业链条上的共性需求,襄阳牵头成立武襄十随汽车产业会商机制,汽车原材料物流园加速建设,投资7.2亿元的车联网先导区平台项目,吸引着汽车走廊上的企业集中前来研发测试。
襄阳市副市长付劲松:“我们襄阳作为牵头城市,积极做大襄十随神汽车走廊,我们和十堰随州市既有分工,也有合作,共同推进我们汽车产业做大做强。”
北翼,襄十随神在汽车产业上协同发力,而南翼的宜荆荆恩,则依托磷化工基础,加速转型,切入新能源、新材料赛道。在宜昌东阳光高端电池铝箔项目现场,160多名施工人员加紧奋战,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国内最大的低碳高端电池铝箔生产基地。
宜昌东阳光电池铝箔项目筹备组组长李从政:“以最快的速度建成投产,预计4月份基建开始,2023年的中旬具备装机试车的条件。”
2021年 ,宜昌强势站上新能源、新材料“风口”,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相继落户,经济总量突破5000亿元,经济增长实现历史性回归,就在上个月,投资320亿的宁德时代邦普一体化新能源产业项目正式开工,从签约落地到开工建设,仅用了52天,创下宜昌速度。
宜昌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周道青:“突破性的发展我们的氢能和新能源电池新材料,以宜荆荆恩化工产业、新能源产业、汽车产业、装备制造产业以及再生资源利用产业等,不断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
项目刚刚开工,带动效应却早已辐射开来,在荆州的松滋,投资56亿元的云图新能源项目正加紧土地场平,产品瞄准的方向之一,就是刚开建的邦普宜昌项目。
云图新能源材料(荆州)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杨中强:“生产的磷酸铁锂新能源材料供给宜昌,比如宁德时代基地,实现我们之间产品的相互循环和互补推动,做大湖北省华中新能源材料基地。”
松滋经济开发区党委书记许宏晏:“抢抓新能源发展的机遇,磷化工产业的集群发展和宜都这边实现的是规划同编、产业同链、交通同网、民生同保、打造成绿色循环示范的聚集区和国内的磷化工中心。”
同频共振,动能澎湃,这一年,“宜荆荆恩”,绿色崛起的号角嘹亮,共建成7条主导产业链、15个绿色化工园区,今年集群产值力争突破3500亿元。
来源:长江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