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胡远 杜博 熊晖】为全力打造生猪大县,促进农民增收致富,近年来,通城县委县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农民发展通城“两头乌”养殖。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大批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成为通城“两头乌”养殖户,走上了致富路。
记者 熊晖:通城“两头乌”猪是“华中两头乌猪”中的一种,是国家级生猪资源保护品种,堪比猪中熊猫。2012年8月,通城“两头乌”猪荣获中国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被列入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行列。目前,通城“两头乌产业的快速发展,也吸引了不少养殖户大力发展两头乌养殖,今天就带您去看看塘湖镇养殖户汪旺兵的散养模式。
夏日的塘湖镇雷吼村,青山环绕着的一处圈舍里,育肥猪膘肥体壮,仔猪活蹦乱跳,养殖大户汪旺兵正在猪舍里忙碌不停,一会儿查看“两头乌”生长情况,一会又在捣切食料、调配饲料。
塘湖镇雷吼村两头乌养殖户 汪旺兵:我2017年一直在外面打工,2018年回家创业,当时回到通城,我们通城“两头乌”猪肉质量比较好,投资100多万建设猪舍,引进母猪40头,现在经过这几年的努力拼搏,辛辛苦苦的差不多发展到了300多头。
汪旺兵告诉记者,刚开始他对养猪也一窍不通,但是凭着勤奋不懈的努力,通过书本、电视、网络等途径刻苦学习专业养殖技术知识,放弃传统粗放式养猪模式,进行精细化管理,使用自配料,降低养猪成本,通过这几年的摸索,汪旺兵练就了一手养猪好技术。
与其他养殖户不同,为提高养殖质量,汪旺兵将自己的“两头乌”进行散养,并通过朋友圈的模式,向朋友、商户推广。在距离汪旺兵家不远处的山坡,一头头健壮的猪正悠闲地吃草。说起自己养殖“两头乌”的经验,汪旺兵骄傲地说,散养不仅保证“两头乌”健康成长、肉质鲜美,而且花费精力少,不耽误干农活。
塘湖镇雷吼村两头乌养殖户 汪旺兵:我的养殖模式跟别人不一样,猪在猪舍里面就是少量的喂粮食,比如吃玉米、麸皮、稻谷之类的,主要是以生态放养,以白草为主,这个猪比较绿色健康。
汪旺兵的养殖之路也并非一帆风顺,在回乡创业之初,投入了十多年打工攒下的全部积蓄100多万元后,接连面临了扩大规模、资金周转、销路等问题,让他倍感压力。在政府各部门的支持下,汪旺兵申请办理了利息较低的养殖户贷款60多万元,减轻了资金周转压力。
塘湖镇雷吼村两头乌养殖户 汪旺兵:我养的通城“两头乌”在没有出栏之前,就已经预订一空,销往武汉、长沙等全国各地酒店,基本上不愁销路。
与此同时,汪旺兵还勾画了自己事业的蓝图,除了要通过电商渠道销售“两头乌”猪肉外,还要扩大养殖场的规模、发展家乡的“两头乌”特色餐饮。
塘湖镇雷吼村两头乌养殖户 汪旺兵:现在我们通城“两头乌”产业发展得越来越好,让我们养殖户看到了发展信心,下一步我想扩大规模,越养越多,我对未来养殖业有信心。
图文编辑|吴滟
责任编辑|黄争光
终审|熊皓
监制|傅凡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