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小流域综合治理④】北港镇:政府搭台 企业唱戏 走出一条兴产富民致富路

【全媒体记者 刘康】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发展周边产业也是重要一环。近年来,通城县北港镇坚持以生态为基,产业为本,乘着小流域综合治理的东风,立足本地优势,大力发展种苗培育产业,抓住“政、企、民”三个主体,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多方受益”的共富模式,走出了一条兴产富民的致富路。

12月22日,走进位于通城县北港镇庄前社区的绿康种苗基地,新育苗的白菜、茄子等幼苗绿意盎然,长势喜人,工人们正忙着将一盘盘种苗运出大棚,装车销往全国各地。

湖北省绿康种苗生态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主管 胡果 :我们公司是一家专门经营水稻、瓜果、蔬菜秧苗的集约化育苗企业,从13年创办到如今已经11年了,主要培育出辣椒苗、茄子苗、白菜苗等,经过十多年的学习,我们已经探索出了一套高效育苗管理模式,基地出棚的幼苗品质好、成活率高,在市场上供不应求。

企业的飞速发展得益于政府的大力支持。曾几何时,北港镇瓜果蔬菜种苗大部分依赖外地进购,价格昂贵、品质不高,为了破解这一难题,北港镇党委政府瞄准供应链前端,多措并举,整合小而散的育苗经营户,加大对规模化、集约化育苗企业扶持力度,强化产业效能。

通城县北港镇党委副书记、镇长 毛远:为了推动产业提质增效,2022年,我们积极向上级争取专项资金620万元,新建连栋大棚11栋,单体棚48个,以此来帮助绿康种苗基础设施改造升级,进一步提升他们集约化育苗能力。

湖北省绿康种苗生态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 胡果:2021年的时候,我的育苗基地占地面积不大,到了2022年,在政府的帮扶支持下,我们的大棚整体进行了一个全面的改造升级,总体面积翻了一倍,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我们也实现了规模化生产,培育出来的种苗品质更高,收益更好。

小小的种苗,撬动了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在北港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绿康种苗生态农业发展公司已建成50座高标准育苗大棚,占地100多亩,年育苗从2021年的4700万株增长至如今的9800万株,产值从674万元增长至2000多万元,已然成长为咸宁市最大的种苗育秧公司,生产的优质种苗除满足本地种苗需求外,还销往湖南、湖北、浙江、广东等地。

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种苗产业带动了北港镇的发展,也让农民的生活越来越富裕。基地从播种到销售整个环节带动了全镇101户413人就业,农闲时间,许多农户都会到基地务工,赚取一份收入,家门口有种植基地,在基地干活,既能顾家还能挣钱。

务工村民  袁欢:基地离家近,工作内容轻松,在这上班,既能照顾家庭,又能赚钱补贴家用,一天下来能挣100多块钱,补贴家用够了,我比较满意,干得也很舒心。

通城县北港镇党委副书记、镇长 毛远:村民通过土地流转、务工等方式实现全方位增收,此外,绿康公司每年向村集体保底分红35万元,镇政府通过落实收益分配机制,将资金分配到7个村,增加村集体收入,用于村级公益事业支出。

产业兴,农民富。通城县北港镇立足自己身优势,积极整合盘活辖区各项有效资源,大力发展集约化种苗培育等强村富民特色产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为现代设施农业生产和乡村振兴加油提速。

通城县北港镇党委副书记、镇长 毛远:下一步,北港镇将以种苗基地为平台,把发展规模化种苗培育产业作为镇里促进农民增收、壮大村集体经济的重要抓手,把种苗产业打造成为乡村振兴的希望产业、持续长久的富民产业,实现稳农就业,助农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编辑|吴  滟

一审|黎赛明

二审|胡  颖

终审|皮江星

(作者:黎赛明)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