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载坚守,扎根乡村绽光芒——记通城县大坪乡来苏完小胡八龙老师

【通讯员 胡季瑶】在通城县大坪乡来苏完小的校园里,有这样一位教育的守望者——胡八龙老师。自 1991年师专毕业,胡老师便一头扎进了乡村教育的天地,一干就是三十余载。其间由于工作需要,他几经辗转,从初中到小学,又折回初中,再回小学,从未有过一丝抱怨,默默耕耘,用岁月书写着对教育的执着。

智启学子,精研善教

胡老师深知,数学学习可不是死记硬背的苦旅,而是理解运用的探索。如在讲解长方体棱长总条数时,他不走寻常路:先引导学生用手中的笔勾勒出长方体的轮廓,让学生在自己画的图形中去数清棱长的条数,随后拿出实物,让学生直观地对比两者。这一巧妙的方法,使得学生在面对这类题目时,脑海中便能迅速浮现出图形,依图寻解,轻松避开了死记硬背可能带来的错误,让数学学习充满了趣味与智慧。

胡老师对教材的钻研在同事间也是出了名的“较真儿”。初二全等三角形判定方法的教学中,原教材按“SAS - ASA - AAS - SSS”的顺序编排,学生学起来磕磕绊绊,像是在走一条曲折难行的山路。胡老师凭借多年教学经验,大胆提出从“SSS”切入,这样的教学思路如拨云见日,学生学起来得心应手。果不其然,后来教材也采纳了这一建议,进行了优化。

同样,在四年级“平行与垂直”的教学里,原教材对于“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的画法,最终图是一条直线与一条射线垂直。这看似微小的细节,也没逃过胡老师的“火眼金睛”。他坚持垂线应是直线的范畴,力主将其改为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这份严谨推动了教材的完善,也为学生的学习奠定了更坚实的基础。

慧眼识才,助力翱翔

回忆起初中的教学生涯,胡老师对一位曾姓学生印象尤为深刻。在初一数学课堂上,这位学生便展现非凡天赋,成绩出众。然而,初二时因偏科问题,成绩下滑得厉害。胡老师教初三时(此时该学生在别的班级)见他整天以打球为乐,便询问情况,随后找到年级主任极力推荐:“这孩子数学天赋高,其他科目我来帮他提升”。年级主任重新翻看了该学生的整体成绩以及了解他最近的学习状况,认为该学生应该不会有好的发展。胡老师再三请求,年级主任终被胡老师的真诚打动,同意将其调入胡老师班。此后,在班主任吴老师和胡老师的悉心教导下,该学生学习热情重燃。他努力攻克偏科难关,成绩大幅提升。中考时,他以全校第三名的成绩考入县一中,高中时也保持优异成绩,成功踏入985 名校,开启人生新篇。胡老师的慧眼与助力,为学生的梦想插上了坚实翅膀,在教育之路上留下一段佳话。

守护校园,情系师生

胡老师肩负着来苏完小安全副校长的重任,胡老师宛如校园的“安全卫士”,将师生的安全紧紧地系在心上。无论是讲台上一颗小小的钉子,还是校园里拔地而起的建筑,他都要细细检查,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角落。

一次护送学生回家的路上,夕阳的余晖洒在学生们整齐的队伍上,他们沿着马路右侧有序前行,车辆也平稳地穿梭而过。其他老师都放松了警惕,准备返回学校了。胡老师却依然警觉地留意着周围的一切。突然,一个小小的身影从队伍中窜出,向着马路对面跑去,而此时马路上的车辆正陆陆续续来来往往,危险瞬间降临。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胡老师毫不犹豫地飞奔向前,用自己的身体挡在了学生身前,抵住了一辆即将撞上学生的老年车。

多年来,胡老师的辛勤付出和杰出贡献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初三的教学战场上,他的成绩斐然,赢得了校长的高度赞誉;支教的岁月里,他荣获“校优秀教师”的称号;在本校的教育舞台上,“乡优秀教师”“乡优秀管理干部”等荣誉也纷至沓来。2014年,他在全县中小学教师“学、研、比、评”活动中荣获县级优质课二等奖;2023年,他的教学设计《单价、数量、总价》在中国基础教育研究学会的评选中荣获三等奖,发表的论文《新课标下小学数学中计算教学的有效策略》也被教师论坛评为优秀论文一等奖。

岁月如流,2024年即将画上句号,胡老师却依然坚守在教育的一线岗位上,宛如一棵苍劲的大树,扎根在乡村的土地上,用他的智慧、爱心和责任,为乡村的孩子们撑起一片希望的天空,续写着属于他的教育传奇。

编辑|吴  滟

一审|胡文婷

二审|黄争光

终审|胡  颖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