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
是第47个中国植树节
2025年
是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44周年
今年义务植树活动的主题是
履行植树义务 共建美丽中国
这个节日不仅承载着
人们对绿色家园的向往
更蕴含着对历史的铭记
与对未来的期许

在中国古代,清明节期间就有插柳植树的传统习俗,这一传统可以追溯到西魏、北周年间,韦孝宽在陕西首创了在路旁植树的做法。
1915年,在孙中山的倡议下,当时的北洋政府正式公布了以每年“清明节”为植树节的规定,自此我国有了植树节。
后来因清明节对我国南方来说,植树季节太迟,同时也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又决定将孙中山的逝世日的3月12日定为植树节。
1929年2月9日,农矿部为遵循孙中山先生的遗训,积极推动造林事业,于1930年2月向行政院呈报并获得批准,决定自3月9日至15日这一周为“造林运动宣传周”。
1979年2月,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根据国务院的提议,通过了将3月12日定为我国植树节的决议。
1982年的植树节,邓小平率先垂范,在北京玉泉山上种下了义务植树运动的第一棵树。
2020年7月,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明确每年的3月12日为植树节。





义务植树:
社区组织居民在公园、绿地或小区内进行义务植树活动,共同为社区增添绿色。
线上宣传:
通过社区微信群、公众号等平台,发布植树节的相关知识和活动信息,鼓励居民参与线上植树话题讨论、树木认养等活动,扩大活动影响力。
1
一棵树1天可以蒸发400千克水
2
一棵树大约可以制作200千克纸浆
3
一棵树大约可制作750卷卫生纸
4
一亩树林1年排放的氧气可供65人呼吸1年



保持水土:树木根系抓住土壤,树根吸收蓄存水分,一亩树林比无林地区多蓄水20吨左右
经济建设:提供水果、药材、茶叶、橡胶、薪碳等林产品
抵挡风沙:造防护林,防风固沙,风遇防护林速度减弱70%~80%
天然的消音器:绿化吸收声波,降低噪音
自动的调温器:夏日树荫下温度比空地上低10℃左右,冬季高2-3℃



编辑|胡文婷
一审丨祝思思
二审丨黄争光
三审丨皮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