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城:用活用好“传帮带”机制,助力新进公务员成长成才

【通讯员 陈琳】近年来,通城县在上级组织部门的领导下,聚焦“谁帮带、怎么帮、怎么管”3个关键,抓实“新进公务员”“青蓝结对·导师帮带”能力素质提升试点工作”,进一步建强育优公务员队伍。

聚焦“谁帮带”选准帮带导师。立足实际选好点。利用部务会成员常态化联系乡镇、县直单位工作机制,运用集中座谈、个别访谈等形式,挖掘摸排一批有学历少阅历、有干劲少韧劲的青年群体,调研掌握一批导师帮带效能佳、示范效应好的单位,确定5个新进公务员能力素质提升试点单位。选优配强好导师。坚持以政治觉悟高、业务素养高、工作水准高、个人修养好作为选聘导师的基本原则,精选一批“资历深、阅历广、经验足、热情高”优质导师,通过颁发聘书、现场结对、签订协议等方式结对新进公务员,强化导师帮带责任。试点以来,五个试点单位选派23名帮带导师结对32名新进公务员,其中,帮带人为单位一把手3人,班子副职领导16人,中层干部4人。并逐步延伸拓展到全县所有新进公务员队伍中,截至目前已有近三年来288名新进公务员与导师结对帮带。因人制宜制定计划。根据帮带对象岗位特点和短板弱项,制定“共性+个性”帮带计划,分类梳理政治、业务、作风、履职、生活等5个方面帮带内容清单,为32名帮带对象提供“点单式”服务。试点以来,已制定思想政治建设、改进工作作风、强化廉洁自律等共性帮带方案6个,符合新录用公务员岗位特点的个性化帮带方案32个。

围绕“怎么帮”创新帮带路径。理论武装“强里子”。聚焦新进公务员素质能力短板,打造理论课堂、专业课堂、实践课堂“三大课堂”,提升新进公务员理论素质和业务水平。试点以来,已累计培训新进公务员192余人次,召开新进公务员座谈交流会2次,在全县形成互帮互助、比学赶超浓厚氛围。实践锤炼“真才干”。聚焦中心工作和难点热点,以难项目、苦差事为“磨刀石”,锤炼新进公务员应对复杂局面、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弥补业务空白、经验盲区、能力短板。试点以来,共选派20多名新进公务员参加乡村振兴、基层党建等重点工作,强化基层力量,助力镇村发展。用心用情“帮困难”。制订《关心关爱干部身心健康十条措施》,为新进公务员出谋划策、答疑解惑、树立信心,解决他们思想上的包袱,缓解新工作面临的各种挑战,试点以来,帮助解决新进公务员生活和工作上难题共计38个。

强化“怎么管”提升帮带成效。强化日常管理。建立健全“导师帮带”工作档案,动态跟踪每位导师帮带举措和年轻干部成长进步情况,对帮带成效不明显的结对帮带进行调整,试点以来,已调整导师3人。强化评估机制。结合干部年度考核、党组织书记“双述双评”和民主测评等工作,对帮带情况作出综合评价意见。如,县纪委监委对35周岁以下年轻干部进行导师帮带,加强平时跟踪评价和量化评价,在结合干部自评基础上,由部门和派驻机构主要负责人、分管领导对干部的表现进行书面点评、月度晾晒,以此保证“导师帮带制”能够达到促进工作热情、切实提升本领的目的。强化结果运用。将帮带效果作为新录用公务员试用期满转正定级,帮带导师评优评先、职级晋升等方面重要参考,对工作有成绩、发展有潜力的公务员,及时纳入优秀年轻干部后备库进一步培养。13名新进公务员因表现突出被纳入优秀年轻干部后备库培养。

编辑|胡文婷

一审|祝思思

二审|吴   雷

三审|皮江星

(作者:县委组织部)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