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取“三大精神”力量,担当时代发展重任

【通讯员 张哲铭】2024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时强调要“大力弘扬大别山精神、抗洪精神、抗疫精神,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久前,全省发出号召,要加强三大精神学习研究、宣传阐释和内化转化,为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年轻干部应主动从中汲取力量,将其内化为信念、外化为行动,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展现担当作为,为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贡献力量。

以精神之火淬炼信仰之魂。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信仰是精神的灯塔。大别山精神中“坚守信念、胸怀全局”的品格,抗洪精神里“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信念,抗疫斗争中“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抉择,无不彰显着共产党人崇高的理想信念。走进大别山革命纪念馆,一件件褪色的军装、一封封泛黄的家书,诉说着“28年红旗不倒”的信仰坚守;回顾1998年抗洪抢险,数十万军民手挽手筑起“人墙”,用血肉之躯诠释“人在堤在”的誓言;重温2020年武汉抗疫,4.2万名医护人员逆行出征,以“不计报酬、无论生死”的担当践行生命至上的承诺。这些场景穿越时空,共同构筑起共产党人的精神高地。年轻干部当以这些精神为镜,常照信仰之“灯”,常补精神之“钙”,在复杂形势中保持政治定力,在利益诱惑面前坚守初心本色,让理想信念成为安身立命的“主心骨”。

以精神之力砥砺奋进之志。使命在肩,奋斗以成。大别山精神中的“勇当前锋”,抗洪精神里的“敢于胜利”,抗疫斗争中的“逆行出征”,无一不是使命担当的生动写照。在乡村振兴一线,年轻干部当以大别山精神为指引,将“最后一公里”的攻坚战打成“最美一公里”的示范路;在科技攻关前沿,科研团队需以抗洪精神中的团结协作,突破“卡脖子”技术;在公共卫生领域,医护人员要延续抗疫斗争中“与时间赛跑”的紧迫感,筑牢健康防线。担当不是口号,而是实干。面对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年轻干部需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谋长远,以“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抓当下,在急难险重任务中锤炼“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胆魄,在平凡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

以精神之根滋养初心之树。“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从大别山革命根据地“打土豪、分田地”的民生实践,到抗洪抢险中“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首要原则,再到抗疫斗争中“一个都不放弃”的救治理念,这些精神都深刻诠释了“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无论是推动共同富裕的政策设计,还是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民生小事;无论是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创新探索,还是应对自然灾害的应急响应,都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为民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具体的行动。要像大别山革命先辈那样“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像抗洪军民那样“把群众安危扛在肩上”,像抗疫医护那样“把患者生命看得比自己重”。唯有如此,才能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让共同富裕的愿景照进现实。

编辑|周梦珍

一审|周梦珍

二审|吴   雷

三审|皮江星

(作者:县委组织部)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