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艾青在诗歌《我爱这土地》中说:“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对于生养我们的故乡,除了深沉的爱,更应该承担着一种为建设美好家园,尽一份心出一份力的责任。近日,我县今年78岁的退休老人刘贤廉,充分发扬了这种爱家乡爱人民的精神,公开地给书记县长写了一封信。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刘贤廉老人信中言辞恳切,既表达了一位通城人对新一届县委、县政府上任以来所做工作的肯定,又提出了自己对当前通城建设和发展的看法和建议。他在信中写到:新一届县委、县政府敢于直面问题、敢于啃“硬骨头”、勇于担责任,全方位强力度开展工作,县域经济发展得红红火火,美丽乡村建设搞得兴旺发达,城市建设搞得热热闹闹,农村党支部建设抓得扎扎实实,我县发展快、变化大,人民群众普遍称好。他在信中同时就我县城市建设与管理、新闻宣传、转变干部作风、安全生产监督、全员招商引资、“三争”工作、美丽乡村建设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宝贵意见和建议。
刘贤廉退休老人年近八十,与他同龄或年龄相仿的老人大都在享受天伦之乐,是什么原因让他“闲不住”,给书记县长写信?又是什么让他对本届县委、县政府的所做的工作大力点赞,对我县的经济社会发展如此关注?带着这些问题,本台记者对刘贤廉老人进行了采访。
退休老人刘贤廉告诉记者,本届县委、县政府这一年半来所做的工作,让他很受感动,他们确确实实牢记初心,把党的宗旨落实在行动上,为人民办了很多实事。自己老了不能出力,应该当好一个观察员、宣传员,把自己所听到的、所看到的,应该向组织上提供一些建议作为参考。
刘贤廉老人的家,简陋而整洁。在他的房间里,柜子上摆放着《毛泽东语录》、《党章》等各类书籍,墙上贴着毛泽东的画像。他笑着说,退休后,闲不住,在家看看书和新闻,出去走走逛逛是自己最大的爱好。他还告诉记者,每晚看《通城新闻》是他雷打不动的习惯,《通城新闻》也成为了他了解县委、县政府执政理念的重要渠道,关注通城最新动态的重要窗口。新一届县委、县政府勇于破难题,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踏踏实实为人民谋实事的精神,令他很受鼓舞,他感觉自己应该发挥退休不褪色的余热,为我县的发展建言献策,为新一届县委、县政府点赞。
刘贤廉说,本届县委、县政府执政一年半,自己通过电视、实地查看,一共做了26件事。这么短的时间,能够办这么多事,那是超凡空前的,那是不可想象的。本届县、委县政府为人民办实事的这种精神,我要为他们点赞。应该把本届县委、县政府好的作风、好的思想、好的传统大力宣传,向外宣传。
为了能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转化成文字形成信件,让书记县长能听到一个普通老百姓真实的声音,刘老没少花功夫。
退休老人刘贤廉 刘贤廉说,自己写这封信还是花了不少精力,打印、修改,反复斟酌,有时候搞到半夜,要负责,不能乱搞。提出的建议那怕是能够起到一点有价值的作用,他都感到很满意很满足,就算花了钱、花了时间、花了精力,他都感到很高兴。
收到刘贤廉老干部的来信后,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分别作出了批示意见。县委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下发了《关于解决“群众来信”反映问题的通知》,进行了责任分解,要求各单位认真对照责任清单逐条进行调查核实,对反映问题属实的做好整改工作,对有关建议向建议人做出明确答复。
明晚,我台将播出县委、县政府关于这封信的回复和落实情况,敬请大家继续关注。
【记者】黎赛明
请输入验证码